[發明專利]基于雙隨機相位編碼和干涉原理的圖像加密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204139.3 | 申請日: | 2013-05-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279916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9-04 |
| 發明(設計)人: | 汪小剛;周國泉;徐一清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農林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6T1/00 | 分類號: | G06T1/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11300 ***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隨機 相位 編碼 干涉 原理 圖像 加密 方法 | ||
1.一種基于雙隨機相位編碼和干涉原理的圖像加密方法,其特征是按如下步驟進行:
(1)加密:
(i)f(x,y)是待加密的原始圖像,h(x,y)是一幅用來產生假輪廓信息的圖像,R(x,y)是一塊隨機相位板,數學上可以具體表示成exp[2πm(x,y)],其中m(x,y)代表在區間[0,1]上具有均勻概率分布的隨機矩陣,利用h(x,y)和R(x,y)得到一塊具有假輪廓信息的相位板:
P1(u,υ)=PR{FT[h(x,y)R(x,y)]}????(1)
其中FT[]和PR{}分別表示傅立葉變換和相位保留操作,(u,υ)代表傅立葉頻域的坐標,相位保留操作的結果是除去復振幅的振幅信息,只保留相位部分的信息;
(ii)利用經典的基于4f系統的雙隨機相位編碼技術對f(x,y)進行加密,輸入面上和傅立葉頻譜面上的兩塊相位板分別為R(x,y)和P1*(u,υ),其中“*”表示共軛,加密結果表示為:
E(x,y)=IFT[FT[f(x,y)R(x,y)]×P1*(u,υ)]????(2)
其中IFT[]表示逆傅立葉變換;
(iii)用θ(x,y)與A(x,y)分別表示E(x,y)的相位分布和振幅分布,根據光學干涉原理,E(x,y)可進一步分解成兩塊相位板,即有E(x,y)=P(x,y)+P′(x,y),其中P(x,y)、P′(x,y)分別為:
P(x,y)=exp{i[θ(x,y)-arccos(A(x,y)/2)]}????(3)
P′(x,y)=exp{i[θ(x,y)+arccos(A(x,y)/2)]}????(4)
由計算機隨機生成一個與P(x,y)尺寸相同,元素為0和1且兩元素概率各為1/2的二元矩陣M1,其互補矩陣為M2,即M1和M2之和是元素全為1的矩陣,利用M1、M2對P(x,y)和P′(x,y)兩塊相位板的部份元素進行隨機置換,重新得到兩塊新的相位板P2(x,y)和P3(x,y),它們之間有如下關系:P(x,y)+P′(x,y)=P2(x,y)+P3(x,y),其中P2(x,y)和P3(x,y)分別表示為:
P2(x,y)=P(x,y)M1+P′(x,y)M2????(5)
P3(x,y)=P(x,y)M2+P′(x,y)M1????(6)
(2)解密:
(i)將相位板P2(x,y)與P3(x,y)相干疊加,由式(3)、(4)、(5)、(6)可知,相加的結果為P2(x,y)+P3(x,y)=E(x,y);
(ii)對相干疊加后得到的結果E(x,y)實行一次傅立葉變換,由式(2)得變換后的結果為FT{f(x,y)R(x,y)}×P1*(u,υ);
(iii)對上一步驟中得到的結果與第一塊相位板P1(u,υ)相乘,得到FT{f(x,y)R(x,y)},對其進行逆傅里葉變換,并對變換后的結果進行切相操作,即保留復振幅的振幅信息,可得到明文f(x,y);
綜合以上各過程,解密結果可簡單表示為:
f(x,y)=PT{IFT[FT[P2(x,y)+P3(x,y)]×P1(u,υ)]}????(7)
其中PT{}表示切相操作,即只取復振幅的振幅部分,3個作為加密結果的相位板P1(u,υ)、P2(x,y)和P3(x,y)分別由式(1)、(5)和(6)給出,解密過程中可根據假的輪廓信息判斷出相位板P1(u,υ)。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農林大學,未經浙江農林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204139.3/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