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改性增強型聚四氟乙烯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203469.0 | 申請日: | 2013-05-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319824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9-25 |
| 發明(設計)人: | 李海濤;李恒濱;毛鳳 | 申請(專利權)人: | 山東瑞特新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8L27/18 | 分類號: | C08L27/18;C08L77/10;C08K9/06;C08K7/08;C08K7/14;C08K3/34;C08J5/06;C08J5/08;C09C1/28;C09C3/00;C09C3/06 |
| 代理公司: | 東營雙橋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37107 | 代理人: | 侯玉山 |
| 地址: | 257300 山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改性 增強 聚四氟乙烯 復合材料 制備 方法 | ||
1.一種改性增強型聚四氟乙烯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復合材料基體為聚四氟乙烯,填充離子包括四針狀氧化鋅晶須、芳綸纖維以及玻璃纖維,其中四針狀氧化鋅晶須、芳綸纖維以及玻璃纖維的質量分別占聚四氟乙烯粉末質量的14-16%、6-8%以及4-5%,所述的聚四氟乙烯為150-180目的聚四氟乙烯粉末,所述的四針狀氧化鋅晶須長度12-14μm,直徑3-5μm,所述的芳綸纖維長度為2-2.5mm、單絲直徑8-10μm,所述的玻璃纖維為120-140目的玻璃纖維粉末;所述的四針狀氧化鋅晶須需要按照以下方法進行改性:稱量0.5-0.8?g?硅烷偶聯劑溶解在60-70ml丙酮中,再滴加草酸調節PH至5~6,靜置20-25分鐘;然后稱量12-14g?四針狀氧化鋅晶須置于上述溶液中,在55-58℃溫度下攪拌5-6小時;然后抽濾、烘干溶劑得到改性四針狀氧化鋅晶須備用;所述的芳綸纖維需要進行以下預處理:將芳綸纖維在丙酮中浸泡8-10小時,然后分別在水和乙醇中煮沸2-3小時,烘干備用;所述的玻璃纖維需要按照以下方法進行改性:稱量1-1.2g?硅烷偶聯劑溶解在40-50?ml丙酮中,然后稱量3-5g?玻璃纖維置于上述溶液中,在25-30℃溫度下攪拌0.5-1小時;然后再70-75℃干燥2-3小時,在110-112℃活化1-1.5小時后備用;復合材料的具體制備步驟如下:
(1)、將改性或預處理后的四針狀氧化鋅晶須、芳綸纖維以及玻璃纖維在高速攪拌下混合均勻,然后加入聚四氟乙烯粉末球磨15-20分鐘得到混料;
(2)、將混料再將得到的混合物在40-50MPa條件下恒壓30-40分鐘冷壓成型,再進行燒結固化成型,在180℃以下時升溫速率控制為60-70℃/h,200℃以上為50-60℃/h,最后在380℃保溫4-5小時,然后以50-55℃/h的降溫速率降溫至200℃,200℃以下降溫速率為65-70℃/h,最終降溫至室溫,將樣品打磨加工,即得到聚四氟乙烯復合材料制品。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改性增強型聚四氟乙烯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填充離子還包括碳化硅,其占聚四氟乙烯粉末質量的3-4%;所述的碳化硅選用平均粒度為15-20μm的α-SiC顆粒,其在步驟(1)中與其他幾種填料離子混合。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改性增強型聚四氟乙烯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α-SiC顆?;旌锨靶枰M行以下預處理:(1)、鹽酸酸洗:將SiC顆粒加入到質量分數15-18%的鹽酸中,并在28-30℃下浸泡4-5小時,過濾并水洗SiC顆粒至PH為6-7為止,烘干后備用;(2)、高溫氧化:將步驟(2)烘干得到的SiC顆粒950-980℃下氧化5小時,冷卻后備用;(3)、硝酸鹽敏化:將步驟(3)冷卻得到的SiC顆粒在質量分數20-22%的硝酸鎂溶液中浸泡3小時,然后在3小時內用質量分數10-20%的氨水滴定溶液PH至為9.2為止,過濾并在420℃下烘干備用。
4.根據權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改性增強型聚四氟乙烯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四針狀氧化鋅晶須改性的硅烷偶聯劑是KH-570,所述的玻璃纖維改性的硅烷偶聯劑是KH-550。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山東瑞特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經山東瑞特新材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203469.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