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聚乙烯醇的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201511.5 | 申請日: | 2013-05-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177525B | 公開(公告)日: | 2017-02-15 |
| 發明(設計)人: | 秦慶偉;張仁文;張志紅;黃勇;賀華嘉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中國石化集團四川維尼綸廠 |
| 主分類號: | C08F118/08 | 分類號: | C08F118/08;C08F8/00 |
| 代理公司: | 重慶弘旭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50209 | 代理人: | 周韶紅 |
| 地址: | 100728 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聚乙烯醇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聚乙烯醇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醋酸乙烯酯(VAC)是一種常用的化工中間體,其分子中含有乙烯基,可進行聚合反應,其聚合產物聚醋酸乙烯酯(PVAC)是制備聚乙烯醇(PVA)的原料。目前工業化生產PVAC的工藝中,PVAC的聚合方法是采用單體VAC在溶劑中進行自由基溶液聚合,包括引發劑的配制、單體的聚合、聚合液的分離和精餾,所述的配料就是以甲醇為溶劑,將按配比計量的單體VAC、溶劑、引發劑等加入聚合釜內進行聚合反應。聚合完成后,對聚合所得PVAC-甲醇溶液進行分離,蒸出殘留的單體VAC,得到PVAC的甲醇溶液,再進一步精餾回收VAC和甲醇。VAC聚合PVAc的過程相當迅速,十分不易控制。現有技術中醋酸乙烯酯聚合時,PVA產品的最低聚合度只能達到400左右,聚合度更低時,現有工藝技術和設備無法達到要求,生產效率低,嚴重制約了低聚合度產品的開發。
一般聚乙烯醇聚合生產技術,聚合率低,質量和產量難以令人滿意。特別是在生產低聚合度、低粘度的PVA產品時,聚合率超過80%時,引發劑添加率高,而高的引發劑添加率造成低粘度PVA產品質量低劣,顏色發黃,嚴重影響產品質量;且低粘度PVA很難成型,并造成壓送頻繁故障。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一種聚乙烯醇的制備方法,可有效的提高PVA產品的產量和質量。
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措施實現的:
一種聚乙烯醇的制備方法,以醋酸乙烯酯為原料,聚醋酸乙烯酯為中間產物,其特征在于聚合時間為7±1.5h,甲醇是單體VAC重量的40-46%,引發劑是單體VAC重量的0.07~0.2±0.02%。
為了制備聚合度低至300的PVA產品,聚合時間為7.0±0.5h,甲醇是單體VAC重量的44-46%,引發劑是單體VAC重量的0.20±0.02%。聚合率可達到97.0±2.0%。
進一步地,單體VAC量為1165Kg/h,反應溫度是65-66℃,三級聚合反應釜,液位是4.0~4.2m,每釜容積為22.8立方米,一級釜和二級釜反應時間為2.0±0.5。
為了提高聚合度400的PVA產品的產量和質量,聚合時間為6.0±0.5h,甲醇是單體VAC重量的43.0%,引發劑的加入量為單體VAC總重量的0.12±0.02%。聚合率可達到95.0±2.0%。
進一步地,單體VAC量為2500Kg/h,反應溫度是65-66℃,三級聚合反應釜,液位是4.0~4.2m,每釜容積為22.8立方米,一級釜和二級釜反應時間為2.0±0.5。
為了提高聚合度500的PVA產品的產量和質量,聚合時間為6.0±0.5h,甲醇是單體VAC重量的40.0%,引發劑的加入量為單體VAC總重量的0.070±0.02%。聚合率可達到92.0±2.0,
進一步地,單體VAC量為2800Kg/h,反應溫度是65-66℃三級聚合反應釜,液位是3.9~4.2m,每釜容積為22.8立方米,一級釜和二級釜反應時間為2.0±0.5。
上述引發劑是指常規的引發聚乙烯醇聚合的引發劑,如過氧化新戊酸叔丁酯,偶氮二異丁腈(AIBN)等。
上述聚乙烯醇的制備方法,是在由三個聚合釜并聯組成的聚合裝置中完成。
有益效果
本發明通過控制聚乙烯醇的聚合工藝參數,甲醇用量、引發劑用量及反應時間的合理配比,有效的控制聚合反應速度和進程,催化劑加入量大大降低,節約了資源和成本,延長了聚合停留時間,使反應更徹底完全,并提高了產品聚合率和產量。一方面可使得PVA產品聚合度低至300,且產量高,質量好,其色度和溶解性更優。另一方面在制備聚合度為400和500的PVA產品時,產量可提高50%以上,且制得的產品質量更好,其色度和溶解性更優。本發明制得的PVA產品成型良好,顆粒不再有粉化現象,克服了造成醇解壓送系統故障的問題。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通過實施例來進一步說明本發明,但本發明不局限于這些實施例。
實施例1??聚合度300的PVA產品的制備方法
1.具體操作步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中國石化集團四川維尼綸廠,未經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中國石化集團四川維尼綸廠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201511.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