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萬向節滑叉空心鍛造法及專用鍛具無效
| 申請號: | 201310185881.4 | 申請日: | 2013-05-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240383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8-14 |
| 發明(設計)人: | 薛所夫;萬國驊;解彬濤 | 申請(專利權)人: | 丹陽市天合精鍛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1K7/12 | 分類號: | B21K7/12;B21J13/00;B21J13/0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12300 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萬向節 空心 鍛造 專用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鍛造方法,尤其是一種汽車萬向節滑叉的鍛造法,同時還涉及專用鍛具,屬于汽車構件鍛造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萬向節滑叉由軸段和軸段端部延伸出的兩叉臂構成,整體呈Y形,是汽車重要的承力構件,因此需要首先制造鍛件。雖然萬向節滑叉成品的軸段為具有盲孔的空心軸,但長期以來受傳統鍛造工藝的限制,萬向節滑叉的鍛件一直是實心件,既浪費材料,又加大了后續加工的切削量,制造成本較高。
隨著市場競爭的日益加劇,有必要通過不斷創新,以求盡可能降本增效。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針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點,提出一種萬向節滑叉空心鍛造法,同時給出實現該法的專用鍛具,從而節省材料,減小精加工切削量,有效降低制造成本。
為了達到以上目的,本發明的萬向節滑叉空心鍛造法包括以下步驟:
第一步、計算留出加工余量的空心軸萬向節滑叉鍛件體積V,并依此體積確定鍛件毛坯料的體積;
第二步、按確定的鍛件毛坯料體積下料后,將鍛件毛坯料加熱至鍛造溫度(可以根據具體鍛造材質從工具書中擇定)
第三步、將加熱后的鍛件毛坯料放到具有倒Y形萬向節滑叉型腔的鍛模上,借助直徑與萬向節滑叉鍛件軸段外徑相配的第一鍛頭沖擊鍛打,鍛出實心中間坯(已形成兩叉臂而軸段長度短于所需空心軸萬向節滑叉鍛件軸段長度);
第四步、將第一鍛頭替換為直徑與空心軸萬向節滑叉鍛件軸段盲孔內徑相配的第二鍛頭,沖擊鍛打實心中間坯的軸段端面,鍛出軸段盲孔(同時延伸軸段長度),獲得所需空心軸萬向節滑叉鍛件。
上述第二步的鍛件毛坯料為直徑等于萬向節滑叉鍛件軸段直徑95±3%的棒料,這樣可以插放在鍛模的孔腔內,便于鍛打就位。
實現上述方法的專用鍛具包括具有倒Y形萬向節滑叉型腔的鍛模和位于鍛模上可相對上下運功的鍛頭,所述鍛頭包括第一和第二鍛頭,所述第一鍛頭的直徑與與萬向節滑叉鍛件軸段外徑相配,所述第二鍛頭的直徑與萬向節滑叉鍛件軸段盲孔內徑相配,所述第一和第二鍛頭分別間隔固定在滑板的下表面,所述滑板與可升降上模板的下表面導軌構成移動副,具有第一和第二鍛頭分別對準鍛模的第一和第二位置。因此可以實現通過兩個步驟的連續鍛打,獲得所需的空心軸萬向節滑叉鍛件。
進一步,所述鍛模包括上表面中部具有圓臺孔的下模座,所述下模座的底部具有與圓臺孔連通的頂出孔,所述圓臺孔內安置對合模具,所述對合模具由對合后形成中心沉孔的對合加強護套以及分別通過對合固定套固定在對合加強套內的對合內模芯構成,所述內模芯對合后形成倒Y形萬向節滑叉型腔,所述下模座的兩側分別鉸裝兩端部連桿的一端,所述兩端部連桿的另一端分別通過兩中間連桿與對合加強護套的兩外側鉸接。因此,對合模具具有對合后形成倒Y形萬向節滑叉型腔的鍛打位置,以及通過頂出孔上頂后被帶動朝上開啟的脫模位置。這樣,可以妥善解決倒Y形萬向節滑叉型腔內鍛打成形的下大上小的空心軸萬向節滑叉鍛件脫模難題。
采用本發明后,突破了傳統工藝的約束,可以連續鍛打出空心軸萬向節滑叉鍛件,從而顯著減少材料及后期的機械加工量,大大降低制造成本。并且空心部位的鍛打進一步提高了鍛件的密實度,有助于提高成品的質量。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說明。
圖1為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專用鍛具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俯視圖。
圖3為圖1實施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2的A-A剖面結構示意圖(旋轉)。
圖5為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鍛造過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一
本實施例的萬向節滑叉空心鍛造專用鍛具如圖1至圖4所示,主要包括具有倒Y形萬向節滑叉型腔的鍛模和位于鍛模上的鍛頭,鍛模和鍛頭分別安裝在鍛機的上、下,可以相對上下運功。
鍛頭包括間隔固定在滑板1下表面的第一鍛頭1-2和第二鍛頭1-3,第一鍛頭1-2的直徑與與萬向節滑叉鍛件(參見圖5)D3軸段D3-1外徑相配,第二鍛頭1-3的直徑與萬向節滑叉鍛件軸段D3-3盲孔內徑相配?;?與固定在可升降上模板2下表面的導軌2-2構成移動副,滑板1的一端與固定在上模板2一端的滑動油缸2-1的活塞連接,可以在其驅動下,具有第一和第二鍛頭分別對準鍛模的第一和第二位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丹陽市天合精鍛有限公司,未經丹陽市天合精鍛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185881.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