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電子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183625.1 | 申請日: | 2013-05-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167591B | 公開(公告)日: | 2017-06-06 |
| 發明(設計)人: | 楊崇文 | 申請(專利權)人: |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Q1/22 | 分類號: | H01Q1/22;H01Q21/00;H01Q21/30;H01Q1/3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鈞成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11205 | 代理人: | 臧建明 |
| 地址: | 中國臺灣新北市*** | 國省代碼: | 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電子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有關于一種電子裝置,且特別是有關于一種包括一天線組件的電子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時代的演進及科技的發展,目前的手持電子裝置無論是筆記型電腦或是平板電腦(Tablet)皆朝著更輕更薄的方向設計。在追求產品輕量化及小型化的同時,用以收發通信信號的天線可使用的空間必然會受到壓縮,再加上物理條件的限制,天線的特性更是受到極大的影響。舉例而言,在一般提供3G或LTE的平板電腦中,常會設置有接近傳感器(Proximity sensor),接近傳感器需在天線旁邊放置一個感應墊(sensing pad)以連接到傳感器。當天線靠近人體時,接近傳感器的感應墊就能夠感應,且接近傳感器會送一個信號通知系統將射頻信號功率降低。
在習知技術中,接近傳感器的感應墊常為獨立地設置于天線旁,且為了提供良好的感測距離,感應墊的尺寸具有一定的大小。然而,隨著LTE(Long Term Evolution)頻段的逐漸普及,結合LTE天線與接近傳感器的感應墊的天線組件,其外形尺寸會相當大。因此,如何在兼顧整體設計的考量下,提升天線的收發傳輸速率及傳輸品質,成為急需被解決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是有關于一種電子裝置,包括一天線組件,以結合天線與接近傳感器的感應墊,進而增加電子裝置內的配置空間。
本發明的一種電子裝置,包括天線組件。天線組件設置于電子裝置并用以收發至少一射頻信號。天線組件包括單極天線、寄生天線、傳感器、連接線路、矩陣線路、第一無源元件及第二無源元件。寄生天線相鄰單極天線并耦接電子裝置的接地面。傳感器耦接單極天線及寄生天線。連接線路耦接傳感器,并于遠離傳感器的一端具有第一端及第二端。第一端耦接單極天線,第二端耦接寄生天線。矩陣線路設置于寄生天線連接接地面的一端。第一無源元件位于傳感器與單極天線之間,并設置于連接線路連接單極天線的一端。第二無源元件位于傳感器與寄生天線之間,并設置于連接線路中連接寄生天線的一端。當天線組件收發射頻信號時,第一無源元件及第二無源元件阻隔射頻信號傳送至傳感器。當物體靠近天線組件時,天線組件不收發射頻信號,矩陣線路斷開寄生天線及接地面。
基于上述,在本發明的電子裝置的天線組件中,單極天線以及自接地面拉出的寄生天線能夠藉由連接線路連接于傳感器。第一無源元件及第二無源元件分別設置在連接線路連接單極天線及寄生天線的位置,且矩陣線路能被設置在寄生天線耦接接地面的位置。當天線組件連接傳感器并收發射頻信號時,無源元件能夠阻絕單極天線與寄生天線的電流被傳送至傳感器,天線組件不會因為與傳感器連接而使得原本的諧振模態被影響,且矩陣線路還可保持天線組件操作在原本的諧振模態。
此外,因為傳感器是感應電容值變化,所以就電容感應來看,矩陣線路能夠斷開寄生天線與接地面以避免寄生天線作為感應墊時接地,使得單極天線與寄生天線可作為傳感器的感應墊,且傳感器的感應墊與天線組件共構更能夠使傳感器的感應墊具有最大涵蓋的感應面積以及感應距離。因此,本發明的天線組件不但能夠維持收發通信信號的功能,且還可以作為傳感器的感應墊,使得電子裝置不需額外再設置感應墊,進而提升電子裝置內空間配置的彈性。
為讓本發明的上述特征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并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附圖說明
圖1A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部分結構的示意圖;
圖1B為圖1A的天線組件的示意圖;
圖2A至圖2C繪示本發明其他實施例的天線組件的示意圖;
圖3A為圖1A的天線結構于收發第一射頻信號的示意圖;
圖3B為圖1A的天線結構于收發第二射頻信號的示意圖;
圖4A至圖4D為本發明其他實施例的天線線路的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
10:電子裝置;
12、12a:接地面;
100、100a、100b、100c、200a、200b、200c、200d:天線組件;
110、110a、210a、210b:單極天線;
112、112a:饋入點;
114:本體輻射部;
115:第一本體輻射部;
116:第二本體輻射部;
117:第三本體輻射部;
118:第四本體輻射部;
120、120a、220c、220d:寄生天線;
121:第一寄生輻射部;
122:第二寄生輻射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宏碁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宏碁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183625.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