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用于復合結構應用的混雜三維織造/層合支撐物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181931.1 | 申請日: | 2008-10-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266398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8-28 |
| 發明(設計)人: | 強納森·葛林 | 申請(專利權)人: | 阿爾巴尼復合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D03D25/00 | 分類號: | D03D25/00;B29C70/24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顧晉偉;彭鯤鵬 |
| 地址: | 美國新罕*** | 國省代碼: | 美國;US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用于 復合 結構 應用 混雜 三維 織造 支撐 | ||
1.一種用作復合結構中的增強物的織造預制件,其包括:
三維中心部分,其具有與多根緯向纖維交織的多根經向纖維;
第一末端部分;和
第二末端部分;
其中所述中心部分包括在所述預制件的外表面的一根或更多根沿著所述預制件的整個長度延伸的經向纖維;以及
其中所述織造預制件包括一根或更多根沿著所述預制件的整個長度延伸的經向纖維和多根從所述預制件向外織造并提供從所述中心部分到所述第一和第二末端部分中的至少一者的過渡的經向纖維。
2.一種制造用作復合結構中的增強物的織造預制件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將多根經向纖維與多根緯向纖維織造在一起以形成三維中心部分;
將多根所述經向纖維與多根緯向纖維織造在一起以形成三維第一末端部分;
將多根所述經向纖維與多根緯向纖維織造在一起以形成三維第二末端部分;
其中所述中心部分包括在所述預制件的外表面的一根或更多根被織造成沿著所述預制件的整個長度延伸的經向纖維;以及
其中所述織造預制件包括一根或更多根沿著所述預制件的整個長度延伸的經向纖維和多根從所述預制件向外織造并提供從所述中心部分到所述第一和第二末端部分中的至少一者的過渡的經向纖維。
3.一種用作復合結構中的增強物的織造預制件,其包括:
三維中心部分,其具有與多根緯向纖維交織的多根經向纖維;并且
其中所述中心部分包括在所述預制件的外表面的一根或更多根沿著所述預制件的整個長度延伸的經向纖維;以及
其中如果所述中心部分在所述中心部分的末端具有分叉,則相鄰層中的兩根或更多根經向纖維全厚度地交換位置。
4.一種制造用作復合結構中的增強物的織造預制件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將多根經向纖維與多根緯向纖維織造在一起以形成三維中心部分,使得所述預制件的外表面上的一根或更多根經向纖維沿著所述預制件的整個長度延伸;
其中如果所述中心部分在所述中心部分的末端具有分叉,則將所述中心部分的相鄰層中的兩根或更多根經向纖維全厚度地交換位置。
5.一種用作復合結構中的增強物的織造預制件,其包括:
三維織造中心部分,其包括:
沿著緯向延伸的第一紗線;
沿著經向延伸的第二紗線,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紗線在所述中心部分形成交織層;
其中所述織造中心部分的第一區域中的第二紗線的數目比所述織造中心部分的第二區域中的第二紗線的數目多。
6.一種形成用作復合結構中的增強物的織造預制件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在所述預制件的第一區域織造第一和第二紗線以形成三維織造中心部分,
在所述預制件的第二區域中將選定的第二紗線向外織造以降低第二區域中的所述三維織造中心部分的厚度。
7.一種用作復合結構中的增強物的織造預制件,其包括:
三維織造中心部分,其包括:
與多根緯紗交織的多根經紗,其中一根或更多根經紗沿著所述預制件的整個長度延伸,而一根或更多根經紗延伸達不到所述預制件的整個長度。
8.一種用于增強復合結構的織造預制件,其包括:
三維織造中心部分,其具有與多根緯向纖維交織的多根經向纖維,其中所述預制件的外表面上的一根或更多根經向纖維沿著所述預制件的整個長度延伸。
9.一種制造用于增強復合結構的織造預制件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將多根經向纖維與多根緯向纖維織造在一起以形成三維中心部分,其中將所述預制件的外表面上的一根或更多根經向纖維織造成沿著所述預制件的整個長度延伸。
10.一種用于增強復合結構的織造預制件,其包括:
三維中心部分,其具有與多根緯向纖維交織的多根經向纖維,其中兩根或更多根經向纖維在所述中心部分的末端的分叉處相互交叉。
11.一種制造用于增強復合結構的織造預制件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將多根經向纖維與多根緯向纖維織造在一起以形成三維中心部分,其中將兩根或更多根經向纖維織造成在所述中心部分的末端的分叉處相互交叉。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阿爾巴尼復合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未經阿爾巴尼復合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181931.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光碟播放器的激光拾取單元高度控制方法
- 下一篇:變壓器抗短路能力校核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