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油氣分離器無效
| 申請號: | 201310178499.0 | 申請日: | 2013-05-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277169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9-04 |
| 發明(設計)人: | 孟繁茂 | 申請(專利權)人: | 蘇州萃智新技術開發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01M13/04 | 分類號: | F01M13/0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15011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油氣 分離器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油氣分離器,尤其進行旋風和碰撞雙重分油的小體積油氣分離器。
背景技術
眾所周知,在汽車的發動機中,當該發動機工作時,含有大量未燃燒的碳氫化合物的竄氣會從活塞和氣缸的間隙竄到曲軸箱內。如將該竄氣釋放到大氣中,則會造成大氣污染。為減少對大氣的污染,所采取的技術措施是,利用所謂的曲柄箱強制通風裝置讓該竄氣返回到吸氣系統并讓它再次燃燒。竄氣中含有大量的發動機機油等潤滑油被微粒子化而成的油霧,如果讓該含有油霧的竄氣直接返回吸氣系統,吸氣系統的管道內部就會被該機油污染。于是,所采取的技術措施是,利用油氣分離器從竄氣中將機油分離出來以后,再讓竄氣返回吸氣系統。
比如中國專利:油氣分離器(CN?102477882?A),提供了一種油氣分離器,將氣體引入管(13)設置在旋風式機油分離部(11)的一側,將氣體排出管?(15)?設置在另一側。因此,在不讓從氣體引入管?(13)?引入的竄氣調頭回轉的情況下,將該竄氣從氣體排出管?(15)?向機油分離部?(11)外排出。在包括旋風式機油分離部的油氣分離器中,防止了機油的再次飛散。
但上述油氣分離器僅采用旋風式一種分離措施,對于不同顆粒大小的油滴分離效果差,分離效果的少量提升導致油氣分離器體積顯著增加。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現有油氣分離器對于不同顆粒大小的油滴分離效果差,分離效果少量的提升導致油氣分離器體積顯著增加的缺點,本發明提供一種油氣分離器,不僅采用雙重油氣分離方式,而且兩種油氣分離裝置為嵌套結構進一步縮小油氣分離器體積。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油氣分離器,其組成包括:機油分離罐、進氣道、排氣管、機油排出孔,機油分離罐下部一側設有進氣道,機油分離罐外部設有旋風分離罐,旋風分離罐底部設有機油排出孔,旋風分離罐內嵌套有碰撞分離罐,碰撞分離罐上部設有進氣口,碰撞分離罐內的進氣口處設有分油帽,碰撞分離罐底部設有機油漏孔,碰撞分離罐底部中心設有一排氣管且與外部連通。
進一步所述,旋風分離罐內腔為圓臺狀,且底部直徑大于頂部直徑,旋風分離罐底部靠近機油排出口平面高度低于遠離油排出口的平面高度。
進一步所述,碰撞分離罐的外輪廓形狀與旋風分離罐內腔相似且與旋風分離罐內腔留有空隙。
進一步所述,分油帽側面為錐面,進氣口與錐面頂端距離最短,錐面邊緣設有弧形油氣分離面。
進一步所述,分油帽正下方的碰撞分離罐底部設有排氣管,碰撞分離罐底部還設有機油漏孔且機油漏孔的處于碰撞分離罐底部最洼處。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體積小,雙重油氣分離方式進一步降低竄氣的機油含量。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發明一種油氣分離器剖視圖。
???圖2是本發明一種油氣分離器的分油帽剖視圖。
在圖中1.旋風分離罐,2.碰撞分離罐,3.旋風分離罐頂部,4.進氣口,5.碰撞分離罐頂部,6.分油帽,7.內腔,8.進氣道,9.機油漏孔,10.旋風分離罐底部,11.排氣管,12.碰撞分離罐底部,13.機油排出孔,14.弧形油氣分離面。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敘述一個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在圖中,旋風分離罐1內嵌套有碰撞分離罐2,旋風分離罐1與碰撞分離罐2之間留有間隙,旋風分離罐頂部3連接處為弧面,旋風分離罐1內腔7形狀為圓臺狀且底部直徑大于頂部直徑,碰撞分離罐2外形輪廓與旋風分離罐1內腔7形狀相同且底部直徑大于頂部尺寸。旋風分離罐底部10為錐面,中間高度較邊緣高,旋風分離罐底部10邊緣設有機油排出孔13,旋風分離罐底部10中間設有與碰撞分離罐2連接的排氣管11。旋風分離罐底部10側面設有進氣道8且進氣道8與旋風分離罐1內腔7連通。碰撞分離罐頂面設有進氣口4,進氣口4下方設有錐形分油帽6,分油帽6底部邊緣設有上翹的弧形油氣分離面14。碰撞分離罐底部12中間位置設有排氣管11,碰撞分離罐底部12邊緣設有機油漏孔9,機油漏孔9位置低于排氣口位置。
使用時,將竄氣引入進氣道8,竄氣在旋風分離罐1沿內腔7壁旋轉上升,在離心力的作用下機油在內腔7壁聚結流入旋風分離罐底部10經過機油排出口排出,竄氣到達旋風分離罐頂部3從進氣口4進入碰撞分離罐2沖擊分油帽6,機油在沖擊力的作用下聚結在分油帽6表面并在氣流的帶動下向邊緣流動,機油到達油氣分離面時由于油氣分離面邊緣存在壓力差,機油和竄氣分離流入碰撞分離罐底面經過機油漏孔9進入旋風分離罐1排出油氣分離器,竄氣進入排氣管11排出,本發明對竄氣進行兩次不同方式的分離確保竄氣清潔度較高同時分離器的體積較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蘇州萃智新技術開發有限公司,未經蘇州萃智新技術開發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178499.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用于超塑性成型的坯料
- 下一篇:至端帽的外部燃料噴嘴進口流動調節器的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