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多功能堆肥溫室一體化系統無效
| 申請號: | 201310174871.0 | 申請日: | 2013-05-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214291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7-24 |
| 發明(設計)人: | 馮磊;李潤東;王偉云 | 申請(專利權)人: | 沈陽航空航天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5F17/02 | 分類號: | C05F17/02 |
| 代理公司: | 沈陽維特專利商標事務所(普通合伙) 21229 | 代理人: | 甄玉荃 |
| 地址: | 110136 遼寧***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多功能 堆肥 溫室 一體化 系統 | ||
技術領域:本發明涉及一種有機垃圾生態循環再利用系統,特別是一種多功能堆肥溫室一體化系統,屬于環境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在我國北方地區,冬季由于戶外溫度過低導致農作物無法生長,幾乎半年時間無法耕種。太陽房作為一種經濟、有效地利用太陽能采暖的建筑,是太陽能熱利用的一個重要領域,具有重要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太陽房主要根據當地氣候條件,把房屋建造得盡量利用太陽的直接輻射能,它不需要安裝復雜的太陽能集熱器,更不用循環動力設備,完全依靠建筑結構造成的吸熱、隔熱、保溫、通風等特性,來達到冬暖夏涼的目的。它的推廣有利于節約常規能源、保護自然環境,可以很好解決北方地區冬季不能耕種的問題。
在農村,以農作物副產品及家庭產出的生物有機垃圾如何處理也成為當今制約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障礙。我國對于有機垃圾的處理主要還是依靠填埋和焚燒方法處理。但是,由于我國土地資源的供應日趨緊張,減少垃圾的填埋數量已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另一方面,現有的焚燒技術不僅沒有做到垃圾處理的減量化和無害化,更造成了資源的巨大浪費。使有機垃圾處理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的處理技術已經成為環境保護工作中當務之急。因此,從對有機垃圾的管理由“末端處理”轉型向“就地解決”的路線更能夠滿足我國目前的需求。生物有機垃圾堆肥是處理與利用有機垃圾的一種方法,是利用有機垃圾或土壤中存在的細菌、酵母菌、真菌和放線菌等微生物,使垃圾中的有機物發生生物化學反應而降解(消化),形成一種類似腐蝕質土壤的物質,用作肥料并用來改良土壤,但是在我國北方地區,戶外溫度較低,局部地區冬天最冷至零下三十多度,過低的溫度制約了生物活性,同時在堆肥過程中有機質分解產出水分導致堆肥過程中產出過多滲濾液及堆肥尾氣,對環境造成二次污染。
發明內容: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多功能堆肥溫室一體化系統。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多功能堆肥溫室一體化系統,包括地表土層和處于其上的有機堆肥肥料、滲濾液回噴系統、玻璃屋頂、水泵、滲濾液收集池、布風系統、有機廢物堆肥反應室、溫室、尾氣排放口、保溫墻體、引風機、太陽能系統和草苫。整個系統的外壁由保溫墻體包裹。有機堆肥肥料處于地表土層上。溫室處于有機堆肥肥料上。滲濾液回噴系統處于溫室內。有機廢物堆肥反應室的下端設有滲濾液收集池。水泵一端連接滲濾液收集池,另一端連接滲濾液回噴系統。有機廢物堆肥反應室的上端通過尾氣排放口連接溫室。布風系統設置在有機廢物堆肥反應室的下端。引風機一端連接布風系統,另一端連接太陽能系統。溫室的上端設有玻璃屋頂,草苫蓋在玻璃屋頂上。
本發明整個過程可實現有機垃圾生態循環零廢物排放,通過堆肥將機垃圾轉化成有機肥料,作為農作物生物肥料使用,同時堆肥過程中產出的滲濾液回噴至表層土壤,尾氣用于光合作用,整個系統即可實現有機垃圾生態循環零廢物排放,同時又滿足農作物在北方地區冬天生長。
圖1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多功能堆肥溫室一體化系統,包括地表土層1和處于其上的有機堆肥肥料2、滲濾液回噴系統3、玻璃屋頂4、水泵5、滲濾液收集池6、布風系統7、有機廢物堆肥反應室8、溫室9、尾氣排放口10、保溫墻體11、引風機12、太陽能系統13和草苫14。整個系統的外壁由保溫墻體11包裹。有機堆肥肥料2處于地表土層1上。溫室9處于有機堆肥肥料2上。滲濾液回噴系統3處于溫室9內。有機廢物堆肥反應室8的下端設有滲濾液收集池6。水泵5一端連接滲濾液收集池6,另一端連接滲濾液回噴系統3。有機廢物堆肥反應室8的上端通過尾氣排放口10連接溫室9。布風系統7設置在有機廢物堆肥反應室8的下端。引風機12一端連接布風系統7,另一端連接太陽能系統13。溫室9的上端設有玻璃屋頂4,草苫14蓋在玻璃屋頂4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沈陽航空航天大學,未經沈陽航空航天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174871.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肉桂酸酯、肉桂腈和肉桂酰胺及其衍生物的合成方法
- 下一篇:太陽能海水淡化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