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九節龍皂苷I緩釋植入片及其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172881.0 | 申請日: | 2013-05-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263393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8-28 |
| 發明(設計)人: | 王曉娟;程江雪;顧宜;王鵬遠;張桃莉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軍醫大學 |
| 主分類號: | A61K9/20 | 分類號: | A61K9/20;A61K47/34;A61K31/7048;A61P35/00 |
| 代理公司: | 西安恒泰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 61216 | 代理人: | 李鄭建 |
| 地址: | 710032 ***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九節龍 皂苷 植入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醫藥技術領域,涉及以大分子可生物降解聚合物為特征的一種植入薄片及其制備,尤其是一種可顯著減小突釋率的持續釋放的九節龍皂苷I緩釋植入片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九節龍皂苷I(ADS?I)是由藥用植物九節龍(ArdisiapusillaA.DC)全草中分離出的一個三萜皂苷單體,為九節龍皂苷的標識性成分。ADS-I能明顯抑制人腦膠質瘤細胞U87[1]和SHG-44[2]的生長,可引起膠質瘤細胞凋亡,且不影響腦內正常膠質細胞。
腦膠質瘤是顱內常見的惡性腫瘤,發生于神經外胚層,亦稱神經外胚層腫瘤或神經上皮腫瘤,發病率占顱內腫瘤的40%~50%[3-5],復發率高,治愈率低[6],易原位復發且很少轉移[7]。近代隨著神經外科學和醫學工程技術的飛速發展,以及積極開展對腦膠質瘤發病機制的研究,并借助新的診斷技術與現代醫療設備,采用精湛的手術操作技巧和綜合療法,使本病的診斷和治療獲得了很大的進步,甚至突破了以往的某些手術“禁區”,取得了可喜的成績[8]。盡管如此,腦膠質瘤患者的療效和預后并未有根本的改觀,目前尚無特殊有效的治療方法,仍然是神經科學領域頗為關注的重要課題。
腦膠質瘤的治療包括免疫治療、基因治療、化學藥物治療、外科治療、放射治療以及抗血管生成等[9-13]。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有學者提出間質化療的概念[14],即將抗癌藥制備成具有緩釋作用的給藥系統,經不同方式植入(注入)腫瘤組織、瘤周組織的間質中或腫瘤切除后的瘤床,從而達到局部持久化療的目的[15-18]。惡性腦膠質瘤的術后復發率接近100%,因此藥物化療是其綜合治療的重要環節,間質化療這種原位給藥方式使藥物直接作用于腫瘤,在瘤腔保持持續的高濃度,有效避開血腦屏障,避免了系統化療引起的全身副作用[19]。1996年,緩釋片劑Gliadel獲得FDA批準用于復發性膠質瘤術后輔助化療,其載藥聚合物為一類聚酸酐聚[1,3-雙(對羧基苯氧基)丙烷-癸二酸][P(CPP-SA)]共聚物。而聚乳酸(Polylactide,PLA)和聚乙丙交酯(poly(D,L-lactide-co-glycolide),PLGA)是被FDA批準用于生物醫學領域的可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均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其降解產物能參與人體的新陳代謝,10年來被大量用作微球的載藥聚合物,可實現原位給藥的目的。
以下是申請人檢索的相關參考文獻:
[1]Xiong?J,Cheng?G?Tang?H?F,et?a1.ArdipusillosideIinduces?apoptosis?in?human?glioblastoma?cells?through?acaspase一8一independent?FasL/Fas—signaling?pathway[J].Environ?ToxicolPharmacol,2009,27(2):264-270。
[2]玉石,李娟,張曉楠。九節龍皂苷誘導膠質瘤SHG-44細胞凋亡的實驗觀察[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09,9(14):2616-2618。
[3]Sathomsumetee?S,Rich?J?N,Reardon?D?A.Diagnosis?and?treatment?of?high—grade?astrocytoma[J].Neurologic?Clinics,2007,25(4):11l1-1139。
[4]肖鋒,王洪林,腦膠質瘤放化療研究進展[J],中國醫藥指南,2012,1(10):54-55。
[5]王琳,王榮,李曉冰等,九節龍皂苷I對膠質瘤U87細胞侵襲和遷移的影響[J].中成藥,2012,34(10):1861-1865。
[6]易林華,李安民,傅相平等。惡性腦膠質瘤局部治療新技術及療效觀察[J].臨床軍醫雜志,2009,37(3):403-405。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軍醫大學,未經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軍醫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172881.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改進的苯胺印刷、裝置以及方法
- 下一篇:點衍射干涉波像差測量儀及檢測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