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炎性疾病的預防或治療藥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164586.0 | 申請日: | 2007-06-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272232B | 公開(公告)日: | 2018-07-24 |
| 發明(設計)人: | 長谷川雅一;北村秀智;安達秀樹;糟谷惠子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外制藥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A61K39/395 | 分類號: | A61K39/395;C07K16/28;A61P29/00 |
| 代理公司: | 中科專利商標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柳春琦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性疾病 預防 治療 | ||
本發明人等從人抗體噬菌體文庫中獲得了在IL?31依賴性Ba/F3細胞增殖測定系統中顯示出強增殖抑制活性的克隆BM095。對使用NC/Nga小鼠的特應性皮炎模型小鼠、反復涂布苦基氯而產生的慢性皮炎模型小鼠、類風濕性關節炎模型小鼠、骨性關節炎模型小鼠給予該抗小鼠NR10中和抗體時,顯示出顯著的抑制癥狀的效果,這表明抗NR10中和抗體實際上可以用作炎性疾病治療藥。本發明人等還成功獲得了抗人NR10中和抗體,提供了實際上可臨床應用的、極為有用的治療藥。
本申請是原案申請日為2007年6月8日、原案申請號為200780029602.8 (國際申請號為PCT/JP2007/061625)、發明名稱為“炎性疾病的預防或治療藥”的專利申請的分案申請。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含有NR10拮抗劑作為有效成分的、新型炎性疾病的預防或治療藥。本發明還涉及使用NR10拮抗劑的預防或治療炎性疾病的方法。
背景技術
作為參與各種細胞的增殖分化或分化成熟的細胞的功能賦活化的液性因子,已知存在多種細胞因子。在機體內受到細胞因子刺激的細胞產生另外的細胞因子,由多個細胞因子形成網絡。機體恒常性是通過該網絡的相互調節而保持著微妙的平衡。有人認為多種免疫炎性疾病是由這些細胞因子網絡的破壞而引起的,基于單克隆抗體的抗細胞因子療法備受關注。例如,抗TNF抗體和抗IL-6受體抗體在臨床上顯示出較好的效果。但另一方面,在實際病態中由于補償經路發揮作用,僅靠阻斷IL-4等一種細胞因子還無法取得治療效果,失敗的例子頗多。
本發明人等成功分離了與IL-6的信號傳遞受體gp130同源性高的新型細胞因子受體NR10 (專利文獻1)。NR10與制癌蛋白M受體(OSMR)形成異源二聚體,發揮IL-31受體的作用(非專利文獻1)。Zymogenetics社報道了過量表達IL-31的轉基因小鼠自然發生搔癢性皮炎(專利文獻2)。
但還不能斷言小鼠中細胞因子的強制表達或病態小鼠血中的高細胞因子濃度是實際的病因。利用抗體阻斷信號時是否取得治療效果還完全不清楚。例如,使IL-18在角質形成細胞中過量表達的轉基因小鼠發生搔癢性皮炎。另外,特應性皮炎自然發病模型NC/Nga小鼠的血中IL-18濃度隨病態的發展而升高。基于上述發現,推測IL-18的過量表達是致病原因。但實際中尚未確認到給予中和抗體所產生的治療效果(非專利文獻2)。
如上所述,在細胞因子的表達上升的疾病中,即使阻礙其細胞因子的功能也未必能得到治療效果,根據細胞因子的表達量難以推測實際中取得治療效果的疾病。因此,發現通過阻礙靶細胞因子的信號傳遞而在實際中取得治療效果的疾病至關重要。
本發明的先行技術文獻如下所示。
專利文獻1:WO00/75314;
專利文獻2:WO03/060090;
非專利文獻1:IL-31 is associated with cutaneous lymphocyte antigen-positive skin homing T cells in patients with atopic dermatitis (IL-31與特應性皮炎患者中的皮膚淋巴細胞抗原陽性皮膚歸巢T細胞有關), J Allergy Clin Immunol.2006 Feb; 117(2): 418-25;
非專利文獻2:Administration of anti-interleukin 18 antibody fails toinhibit development of dermatitis in atopic dermatitis-model mice NC/Nga (給予抗白介素18抗體不能抑制特應性皮炎模型小鼠NC/Nga中皮炎的發展), BritishJournal of Dermatology 149: 39-45, 2003。
發明內容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外制藥株式會社,未經中外制藥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164586.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