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汽車前下懸臂與多連桿減震裝置無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310161867.0 | 申請日: | 2013-05-0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206475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7-17 |
| 發(fā)明(設計)人: | 魏忠;尤佳 | 申請(專利權)人: | 無錫市中捷減震器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6F7/00 | 分類號: | F16F7/00 |
| 代理公司: | 無錫市大為專利商標事務所 32104 | 代理人: | 曹祖良 |
| 地址: | 214199 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汽車 懸臂 連桿 減震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汽車減震器,尤其是一種汽車前下懸臂與多連桿減震裝置。
背景技術
對于一般汽車前下懸臂與多連桿減震裝置,?目前,在汽車前下懸臂與多連桿的減震器都是有單一外殼加減震橡膠和內芯構成,雖然滿足了減震效果但是用壽命有局限,且外殼厚度較厚重量較重,加工時模具容易損壞,外殼拉毛后影響使用壽命。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減震效果好、強度高、剛度好的汽車前下懸臂與多連桿減震裝置。
按照本發(fā)明提供的技術方案,所述汽車前下懸臂與多連桿減震裝置,包括上部外殼、下部外殼、上部減震填料、下部減震填料與內芯,上部外殼與下部外殼通過壓裝結合,在上部外殼內設有上部減震填料,在下部外殼內設有下部減震填料,在上部減震填料與下部減震填料內設有內芯,在上部外殼內焊接有支撐板,所述上部減震填料的上端面與支撐板的下表面相抵。
在所述支撐板上設有加強筋。
本發(fā)明具有減震效果好、強度高、剛度好與重量輕等優(yōu)點。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所示:該汽車前下懸臂與多連桿減震裝置,包括上部外殼1、下部外殼2、上部減震填料3、下部減震填料4與內芯5,上部外殼1與下部外殼2通過壓裝結合,在上部外殼1內設有上部減震填料3,在下部外殼2內設有下部減震填料4,在上部減震填料3與下部減震填料4內設有內芯5,在上部外殼1內焊接有支撐板6,所述上部減震填料3的上端面與支撐板6的下表面相抵。
在所述支撐板6上設有加強筋7。
本發(fā)明中,上部減震填料3與下部減震填料4的主要作用是降低傳動系的首端扭轉剛度,從而降低傳動系扭轉系統(tǒng)的固有頻率,改變系統(tǒng)的固有振型,使之盡可能避開由發(fā)動機轉矩主諧量激勵引起的共振,使得曲軸系統(tǒng)產生的振動能量盡可能多地被減震器所吸收,從而減少了多連桿的振動,提高了多連桿的使用壽命。增加了加強筋7后的支撐板6,使減震時的受力能被支撐板6很好的緩沖,保證了減震效果的同時減輕了產品的重量,從而保證了連接部位不容易變形。
上部外殼1、下部外殼2采用較薄的板材加工完成,并通過落料、沖孔、一次拉伸、再次拉伸、成型與翻孔等工藝制得。
本發(fā)明中,上部減震填料3與下部減震填料4采用橡膠制成。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無錫市中捷減震器有限公司,未經無錫市中捷減震器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161867.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