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缽苗移栽縱向送秧機構無效
| 申請號: | 201310154750.X | 申請日: | 2013-04-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190233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7-10 |
| 發明(設計)人: | 尹大慶;張敏;宮成宇;左彥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東北農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A01C11/02 | 分類號: | A01C11/0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50030 黑龍*** | 國省代碼: | 黑龍江;2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移栽 縱向 機構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創造屬于農業機械,主要涉及一種栽植機具上的缽苗移栽縱向送秧機構。
背景技術
缽苗移栽已成為增加糧食產量最直接的一種機械化種植方式,相應的配套機械也在逐漸發展,缽苗的縱向送秧機構則成為秧箱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現有的水稻插秧機送秧機構多為棘輪機構,其上均缺少送秧鎖死機構,由于水稻插秧機所用秧苗為毯狀苗,每次送秧角度固定,但卻不能保證縱向送秧距離精確到位,長時間連續作業后易出現誤差積累,對于毯狀苗尚可使用,但是由于缽苗不同于毯狀苗,每缽之間距離固定,所以要求其縱向送秧距離準確,不應出現誤差積累,否則會損壞秧盤,移栽質量下降,且在工作過程中秧苗不應在秧箱上由于慣性力的作用向下運動。
發明內容
本發明創造的目的就是針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設計提供一種新結構的缽苗移栽縱向送秧機構,達到送秧準確、連續作業無積累誤差的目的。
本發明創造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缽苗移栽縱向送秧機構,包括秧箱側支架及配裝在秧箱側支架上的送秧軸,在送秧軸上、位于秧箱側支架的內側和外側部分別固裝送秧輪和棘輪,在秧箱側支架上、位于送秧軸的側下方可轉動地配裝轉臂軸焊合,定位桿可轉動地套裝在轉臂軸焊合上,拉桿座固裝在轉臂軸焊合上,拉桿可轉動地鉸裝在拉桿座上,所述拉桿的一端與定位桿呈卡接或脫離配合,拉桿另一端與棘輪卡接配合,在秧箱側支架上設有拉簧固定座,第一拉力彈簧的兩端分別連接在拉桿和拉簧固定座上,第二拉力彈簧的兩端分別連接在定位桿和拉簧固定座上,所述的定位桿與棘輪呈卡接或脫離配合,推桿鉸接在轉臂軸焊合上。
本發明創造采用棘輪與連桿組合的鎖死機構,滿足了缽苗移栽機的秧箱縱向輸送缽秧位置準確,消除了連續輸送缽秧作業時的累積誤差,具有結構設計新穎合理、作業質量好、秧盤無損壞、作業故障少、使用可靠的特點。?
附圖說明
圖1是缽苗移栽縱向送秧機構總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缽苗移栽縱向送秧機構工作狀態結構示意圖。
圖中件號說明:1、秧箱側支架?2、送秧軸??3、送秧輪??4、推桿?5、轉臂軸焊合?6、拉桿座?7、拉桿?8、定位桿?9、棘輪?10、第一拉力彈簧11、拉簧固定座?12、第二拉力彈簧。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創造實施方案進行詳細描述。一種缽苗移栽縱向送秧機構,包括秧箱側支架1及配裝在秧箱側支架1上的送秧軸2,在送秧軸2上、位于秧箱側支架1的內側和外側部分別固裝送秧輪3和棘輪9,在秧箱側支架1上、位于送秧軸2的側下方可轉動地配裝轉臂軸焊合5,定位桿8可轉動地套裝在轉臂軸焊合5上,拉桿座6固裝在轉臂軸焊合5上,拉桿7可轉動地鉸裝在拉桿座6上,所述拉桿7的一端與定位桿8呈卡接或脫離配合,拉桿7另一端與棘輪9卡接配合,在秧箱側支架1上設有拉簧固定座11,第一拉力彈簧10的兩端分別連接在拉桿7和拉簧固定座11上,第二拉力彈簧12的兩端分別連接在定位桿8和拉簧固定座11上,所述的定位桿8與棘輪9呈卡接或脫離配合,推桿4鉸接在轉臂軸焊合5上。
作業過程如下:每當秧箱往復運動到一端后,推桿4迅速往復運動一次,推桿4驅動轉臂軸焊合5轉動一定角度,拉桿7通過A點與定位桿8上的B點接觸使定位桿8向上抬起,此時定位桿8上的C點與棘輪9脫離,此時拉桿7的下端卡在棘輪9的卡槽內,帶動棘輪9轉動一定角度后,定位桿8在第二拉力彈簧12的作用下回位再卡入到棘輪9的下一個凹槽內,拉桿7在推桿4向后回位與第一拉力彈簧10的共同作用下回到初始位置,完成一次縱向缽苗送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東北農業大學,未經東北農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154750.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