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接收裝置和半導體集成電路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152324.2 | 申請日: | 2013-04-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391106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4-26 |
| 發明(設計)人: | 佐生登 | 申請(專利權)人: | 索尼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B1/16 | 分類號: | H04B1/16;H04B1/10;H04B7/185;H03D7/1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師事務所 11105 | 代理人: | 黃小臨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接收 裝置 半導體 集成電路 | ||
在接收裝置中,振蕩部件生成本地振蕩信號,用于執行第一頻帶的廣播中的信道和第二頻帶的廣播中的信道之一的接收目標信道的頻率變換;第一接收部件,當該接收目標信道是第一頻帶中的信道時,基于本地振蕩信號和第一頻帶中的高頻信號,來生成信道信號,而當該接收目標信道是第二頻帶中的信道時,不執行所述生成;和第二接收部件,當該接收目標信道是第二頻帶中的信道時,基于本地振蕩信號和第二頻帶中的高頻信號,來生成信道信號,而當該接收目標信道是第一頻帶中的信道時,不執行所述生成。
技術領域
本技術涉及接收裝置,并特別涉及用于接收兩個廣播的接收裝置以及半導體集成電路。
背景技術
最近,具有接收地面廣播的功能和接收衛星廣播的功能兩者的接收模塊已被實現,并被提供在能夠再現地面廣播和衛星廣播的裝置中(電視機、視頻攝像機、機頂盒等)。該接收模塊例如通過安裝專用于地面廣播的處理的IC(集成電路)以及專用于衛星廣播的處理的IC來實現。
順便提及,已提出了調諧器電路裝置,其在一個IC中具有接收地面廣播的功能和接收衛星廣播的功能,以便例如減少IC安裝面積,減少外圍部分的成本,并降低模塊尺寸(例如,見日本專利公開號Hei 04-177921)。
發明內容
在現有技術的上述技術中,可使用具有用于地面廣播的混頻器功能和用于衛星廣播的混頻器功能的混頻器IC,來設計調諧器電路。
順便提及,在現有技術的上述技術中,混頻器IC和混頻器IC之后的處理電路(放大電路和濾波器電路)是地面廣播和衛星廣播共用的。然而,因為地面廣播和衛星廣播的相應不同頻率范圍,可能難以在公共部分中提供對于地面廣播和衛星廣播兩者給予(deliver)最佳性能的處理電路。另外,當提供其電路對于地面廣播和衛星廣播兩者給予最佳性能的、能夠處理非常寬的頻帶范圍的高性能電路時,存在電路成本增加和功耗增加的可能性。
因此,重要的是,使得具有接收地面廣播的功能和接收衛星廣播的功能兩者的接收裝置在這兩種接收的每一種中給予最佳性能。在該情況下,重要的是,實現這樣的調諧器電路裝置,其中例如降低IC安裝面積,降低外圍部分的成本,并減少模塊尺寸。
已考慮到這樣的情況而創建了本技術。期望使得具有接收兩種廣播的功能的接收裝置給予合適性能。
根據本技術的第一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接收裝置,包括:振蕩部件,被配置為生成本地振蕩信號,用于執行使用第一頻帶的廣播中的信道和使用與第一頻帶不同的第二頻帶的廣播中的信道之一的接收目標信道的頻率變換;第一接收部件,被配置為當該接收目標信道是第一頻帶中的信道時,基于所生成的本地振蕩信號和第一頻帶中的高頻信號,來執行用于獲得該接收目標信道的廣播輸出的信道信號的生成,而當該接收目標信道是第二頻帶中的信道時,不執行所述生成;和第二接收部件,被配置為當該接收目標信道是第二頻帶中的信道時,基于所生成的本地振蕩信號和第二頻帶中的高頻信號,來執行所述信道信號的生成,而當該接收目標信道是第一頻帶中的信道時,不執行所述生成。這產生使用公共振蕩部件生成的本地振蕩信號來接收第一頻帶中的信道和第二頻帶中的信道之一的效果。
另外,在該第一實施例中,該接收裝置可進一步包括噪聲泄漏防止部件,被配置為防止在該接收裝置中出現的噪聲泄漏到傳送該第一頻帶中的高頻信號的天線線路中。這產生防止噪聲泄漏到傳送該第一頻帶中的高頻信號的天線線路中的效果。
另外,在該第一實施例中,該噪聲泄漏防止部件可由在該第一頻帶中的高頻信號和該噪聲所經過的路徑上所布置的晶體管形成,當該接收目標信道是第一頻帶中的信道時,該晶體管可被設置為導通狀態,而當該接收目標信道是第二頻帶中的信道時,該晶體管可被設置為非導通狀態。這產生使得在該第一頻帶中的高頻信號和噪聲所經過的路徑上布置的晶體管防止噪聲泄漏的效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索尼公司,未經索尼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152324.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