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氣動口鼻交換器無效
| 申請號: | 201310147324.3 | 申請日: | 2013-04-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239784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8-14 |
| 發明(設計)人: | 徐輝;巢陽;蔣明德;龐玉玲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人民解放軍成都軍區總醫院 |
| 主分類號: | A61M16/00 | 分類號: | A61M16/00;A61M16/04 |
| 代理公司: | 成都頂峰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51224 | 代理人: | 李崧巖 |
| 地址: | 610000***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動口 交換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氣動口鼻交換器。
背景技術
氣管插管術是將合適的導管插入氣管內迅速解除氣道不通,保證氧的供應的一項急救技術。它是建立人工通氣道的可靠徑路之一,其特點是:①任何體位下均能保持呼吸道通暢;②便于呼吸管理或進行輔助或控制呼吸;③減少無效腔和降低呼吸道阻力,從而增加有效氣體交換量;④便于清除氣管、支氣管分泌物或膿血;⑤防止嘔吐或返流致誤吸窒息的危險;⑥便于氣管內用藥(吸入或滴入),以進行呼吸道內的局部治療。氣管插管是危重癥患者搶救過程中的重要一環。ICU中許多危重癥患者需要氣管插管建立人工氣道,實施人工通氣。在ICU中也有部分危重癥患者并無機械通氣的必要,但由于肺部感染排痰困難或由于某些原因導致通氣不暢(如腦血管意外引起的舌根后墜),也經常需要氣管插管建立人工氣道,以保持起到通暢,解決通氣和排痰問題。
現目前存在病人對口腔氣管插管的耐受性差,表現為煩躁,堅決要求拔管,有時甚至自行拔管,從而造成通氣障礙、窒息等。故而臨床上常采用的方法是:直接拔出口腔氣管插管,換經鼻明視插管;或拔管后,換經鼻盲探插管。但是存在以下缺陷:(1)難度系數大:經口氣管插管時喉鏡對咽喉的不良刺激,使患者對換管產生恐懼心理,從而造成對操作不合作,即使全麻醉誘導下經口腔插管已經很困難,拔管后再次經鼻腔插管難度則更大;(2)換管失敗則無法進行機械通氣,可能造成患者呼吸困難及缺氧,甚至危機生命;(3)由于換管技術難度大,風險高,易引起醫療糾紛。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氣動口鼻交換器,解決現有技術中換管技術難度大,風險高,易出現換管失敗的問題。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氣動口鼻交換器,包括軟管,所述軟管內設有一根連接線,且該連接線兩端均位于軟管外,其中一端設有一個便于隨氣動吸入或吐出人體體內的便吸體,所述連接線的直徑不大于3mm。
進一步地,所述便吸體上還連接有一個牽引線,且該牽引線的直徑不大于3mm。
再進一步地,所述連接線由細線和與其相連的支撐線組成,所述細線與便吸體相連,支撐線位于軟管內并延伸至軟管外部。
更進一步地,所述便吸體為小膠囊、小球或小氣泡。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及有益效果:
(1)本發明在軟管內設有一根連接線,且在連接線一端設有便吸體,當需要對病人進行插管時,且需要從口腔插入時,只需讓病人吞入便吸體,然后將軟管順著連接線插入病人體內,不需要使用胃鏡,還可降低病人的痛苦,操作方便;當需要從鼻腔插入氣管時,病人只需從鼻腔吸入便吸體,然后軟管順著連接線插入病人體內,不會像現有技術一樣進行盲探插管的情況,降低了病人的痛苦。
(2)本發明在連接線由細線和支撐線組成,在進行插管時,細線作牽引作用,使軟管能夠順著便吸體順利的進入人體內,而支撐線其支撐作用,便于在插管時,軟管能夠在支撐線的作用下順著牽引線進入人體內。
(3)本發明在臨床使用時,還可以將便吸體從鼻腔吸入之后再從口腔吐出,或將便吸體從口腔吞入從鼻腔噴出,從而實現將鼻腔和口腔連通的導線及導管,不會像現有技術一樣盲探插管,對病人再度造成痛苦。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1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2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附圖中標記對應的零部件名稱為:
1-軟管,2-連接線,3-便吸體,4-牽引線,5-滴管。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本發明的實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實施例。
實施例1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人民解放軍成都軍區總醫院,未經中國人民解放軍成都軍區總醫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147324.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