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塔式煤干燥提質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141618.5 | 申請日: | 2013-04-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215099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7-24 |
| 發明(設計)人: | 丁艷軍;孫忠杰;代維敏;董建勛;張守玉 | 申請(專利權)人: | 清華大學 |
| 主分類號: | C10L9/08 | 分類號: | C10L9/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鴻元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327 | 代理人: | 邸更巖 |
| 地址: | 100084 北京市海淀區1***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塔式 干燥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煤干燥提質設備,尤其涉及一種塔式煤干燥提質的裝置。
背景技術
煤是一種不可再生的能源,由于現在石油等其他能源逐漸耗盡使得其價格越來越貴,使得煤的開采越來越大,而且高質煤能源正在耗盡,由于低質煤存儲量巨大,因此,合理利用低質煤是十分必要的。
低質煤具有高揮發分、高水分、低熱值等特點,這使得低質煤在存儲過程中容易自燃分化,而且如果直接參與燃燒,將導致火焰溫度降低,熱效率下降,在燃燒時煤中的水分也會消耗一定的熱量。對煤炭運輸而言,長距離運輸高水分、低熱值的褐煤在經濟上是不合算的,而且在寒冷的冬季,低質煤容易凍結成塊,凍結車皮等,給裝卸、運輸等帶來一些麻煩。
因此,低質煤干燥提質是低質煤資源重要的發展方向。低質煤脫水干燥后,不僅熱值得到極大提高,而且可以進行遠距離運輸、存儲,并能夠在現役的煙煤機組上直接燃燒使用,這將大大提高低質煤的利用價值,并且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
現有的低質煤干燥提質裝置有管式蒸汽干燥機、流化床式干燥機等。但是管式蒸汽干燥機采用間接換熱,存在換熱效率低的缺點;而流化床式干燥機采用直接換熱,雖然換熱效率高,但是具有換熱時間不可控的缺點,這使得低質煤干燥過程產生過干燥或未達到干燥效果等現象。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術缺點:換熱效率低、換熱時間不可控等,因此提供了一種干燥效果好、干燥時間可控制、系統簡單的塔式煤干燥提質裝置。
本發明提供的第一種技術方案是:一種塔式煤干燥提質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裝置含有干燥塔殼體,設置在殼體內的干燥機構,以及分別設置在干燥塔殼體上的進煤口、出煤口、進氣室和排氣室;所述的干燥機構包括第一電機、第一旋轉軸、多個干燥圓盤以及分別設置在每個干燥圓盤上面的刮板;多個干燥圓盤沿豎向平行布置在殼體內,干燥圓盤的外緣與殼體連接;每個干燥圓盤是由多個沿周向間隔布置的扇片組成,相鄰兩個干燥圓盤上的扇片交錯排布;所述的旋轉軸穿過干燥圓盤的中心,所述刮板固定在旋轉軸上。所述第一電機安裝在干燥塔的頂端,其輸出軸與第一旋轉軸連接,帶動刮板轉動。
本發明的第二種技術方案是:一種塔式煤干燥提質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裝置含有干燥塔殼體,設置在殼體內的干燥機構,以及分別設置在干燥塔殼體上的進煤口、出煤口、進氣室和排氣室;所述的干燥機構包括第一電機、第二電機、第一旋轉軸、第二旋轉軸、第一傳動機構、多個干燥圓盤以及分別設置在每個干燥圓盤上面的刮板;多個干燥圓盤沿豎向平行布置在殼體內,干燥圓盤的外緣與殼體連接;每個干燥圓盤是由多個沿周向間隔布置的扇片組成,相鄰兩個干燥圓盤上的扇片交錯排布;所述第一電機安裝在干燥塔的頂端,其輸出軸與第一旋轉軸連接,所述第二電機安裝在干燥塔殼體外面的中部位置,通過所述第一傳動機構與所述第二旋轉軸連接;所述第二旋轉軸的軸線與第一旋轉軸的軸線位于同一直線上,所述第一旋轉軸穿過位于干燥殼體內上部的多個干燥圓盤的中心,所述第二旋轉軸穿過位于殼體內中部的多個干燥圓盤的中心;所述干燥圓盤上面的刮板分別固定在第一旋轉軸和第二旋轉軸上。
本發明的第三種技術方案是:一種塔式煤干燥提質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裝置含有干燥塔殼體,設置在殼體內的干燥機構,以及分別設置在干燥塔殼體上的進煤口、出煤口、進氣室和排氣室;所述的干燥機構包括第一電機、第二電機、第三電機、第一旋轉軸、第二旋轉軸、第三旋轉軸、第一傳動機構、第二傳動機構、多個干燥圓盤以及分別設置在每個干燥圓盤上面的刮板;多個干燥圓盤沿豎向平行布置在殼體內,干燥圓盤的外緣與殼體連接;每個干燥圓盤是由多個沿周向間隔布置的扇片組成,相鄰兩個干燥圓盤上的扇片交錯排布;所述第一電機安裝在干燥塔的頂端,通過其輸出軸與第一旋轉軸連接,所述第二電機安裝在干燥塔殼體外面的中部,通過所述第一傳動機構與所述第二旋轉軸連接,所述第三電機安裝在干燥塔殼體外面的中下部,通過所述第二傳動機構與所述第三旋轉軸連接;所述第三旋轉軸的軸線與所述的第一旋轉軸和第二旋轉軸的軸線位于同一直線上,所述第一旋轉軸穿過位于干燥殼體內上部的多個干燥圓盤的中心,所述第二旋轉軸穿過位于殼體內中部的多個干燥圓盤的中心,所述第三旋轉軸穿過位于干燥殼體內下部的多個干燥圓盤的中心;所述干燥圓盤上面的刮板分別固定在第一旋轉軸、第二旋轉軸、第三旋轉軸上。
上述三種技術方案中,所述每個干燥圓盤的扇片至少為3個,相鄰兩個扇片間的空隙與扇片面積相等,且兩個相鄰扇片間的最小距離大于3倍的待干燥煤粒徑。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清華大學,未經清華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141618.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