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變剛度的平面串并聯仿生擺動推進機構無效
| 申請號: | 201310141208.0 | 申請日: | 2013-04-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224017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7-31 |
| 發明(設計)人: | 姜洪洲;崔祚;何景峰;佟志忠;田體先 | 申請(專利權)人: | 哈爾濱工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B63H1/36 | 分類號: | B63H1/36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50001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南*** | 國省代碼: | 黑龍江;2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剛度 平面 串并聯 仿生 擺動 推進 機構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仿生水下機器人領域,具體是一種變剛度的平面串并聯仿生擺動推進機構。
背景技術
目前國內外科研機構對水下生物如金槍魚、旗魚、鯊魚類游泳時身體擺動的研究證實這類魚把身體-尾鰭(Body?and?Caudal?Fin,BCF)作為推進器,身體左右擺動擊水,產生逆卡門渦街,利用其產生的反作用力使魚體向前推進。由于這些魚推進效率高、速度快、機動性強,被眾多學者作為仿生研究的對象。生物學對BCF類魚的游動機理研究表明其肌肉、肌腱、皮膚、骨骼系統組成了一種復雜的串并聯機構,這種構造能夠有效的增大推力,提高機動性能和游動效率,其中魚類獨特的游動性能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其肌肉機械性能的改變。研究表明魚在游動過程中能夠改變自身剛度而且不同的游動速度需要不同的剛度以使身體的自然頻率與尾部擺動頻率達到匹配,從而大大降低能量消耗。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種變剛度的平面串并聯仿生擺動推進機構及其設計方法。為最大程度的復現魚游動的高性能,將魚體的生物學結構簡化為機械的串并聯機構,有著粘彈性特點的肌肉則被簡化為彈簧和阻尼器的串聯裝置。本發明避免傳統串聯機構使用多個驅動源的弊端,使用單個驅動源來使串并聯機構實現魚體波(或者包絡線)的擬合,同時為進一步明確肌肉在魚體游動過程剛度的變化提供依據。
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
一種變剛度的平面串并聯仿生擺動推進機構,包括多個“T”型結構剛性體單元和多個模擬魚體側向肌單元(2),每個“T”型結構單元包括模擬魚肋骨的剛性體(1)和模擬魚脊椎的剛性體(4),模擬魚脊椎的剛性體(4)的一端與模擬魚肋骨的剛性體(1)的中間位置鉸接;模擬魚脊椎的剛性體的另外一端與下一個模擬魚肋骨的剛性體中間位置鉸接,從而使多個“T”型結構剛性體單元依次互相串聯;模擬魚體側向肌單元(2)包括彈簧(2-1)和阻尼器(2-2),彈簧(2-1)的兩端分別與阻尼器(2-2)的兩端連接,第一個“T”型結構單元的模擬魚肋骨的剛性體(1)的一側與模擬魚體側向肌單元(2)的一端連接,該模擬魚體側向肌單元(2)的另外一端與下一個“T”型結構單元的模擬魚肋骨的剛性體的一側連接,每個“T”型結構單元另外一側的連接結構也相同,從而使整體機構形成平面超冗余串并聯機構,若對首端“T”型結構單元施加正旋的驅動力矩,則該串并聯機構能夠產生平面往復擺動的運動;
本發明還具有如下特征:
如上所述的一種變剛度的平面串并聯仿生擺動推進機構,其所述的首端驅動力矩和各結構單元對應的剛性體的剛度計算方法如下,
步驟1:選取所要擬合的魚體波和平面串并聯機構的幾何參數
選取魚游動時魚體發生最大彎曲時魚體波形成的包絡線為所要擬合曲線,由生物觀測得到;
確定串并聯機構的幾何參數,包括“T”型結構剛性體單元的個數N,第i個“T”型結構剛性體單元的模擬魚肋骨的剛性體長度ri和模擬魚脊椎的剛性體的長度hi,連接在“T”型結構剛性體單元之間的模擬魚體側向肌單元的彈簧未變形之間的長度l0i;
對于結構參數確定的平面串并聯機構,轉動慣量I1,相對轉角θmaxl,結構單元的變形尺寸f(θmaxi+1)均為非零常數,則第k個串并聯結構單元中彈簧所對應的剛度ki的計算表達式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哈爾濱工業大學,未經哈爾濱工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141208.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多層住宅外廊式外加電梯結構及其施工方法
- 下一篇:刺激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