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新型下集合管成型模具結構無效
| 申請號: | 201310131172.8 | 申請日: | 2013-04-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170540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6-26 |
| 發明(設計)人: | 談偉光;梁仁達;談正光;王剛;管超宇 | 申請(專利權)人: | 無錫鵬德汽車配件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1D37/10 | 分類號: | B21D37/10;B21D45/02 |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華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徐冬濤 |
| 地址: | 214211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新型 集合 成型 模具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新型下集合管成型模具結構,應用于汽車配件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目前應用于汽車配件的上集合管都是采用平板成型,先將平板沖彎后焊成管型,再用上下七付模通過九道工序擠壓成需要的下集合管。此種成型模具成型工序多,耗時長,成型產品強度較弱,質量難以保證,成品率低,生產成本高。
中國專利ZL200920308661.5?公開了一種下集合管管型材料成型結構,雖然節約了成型原料成本,但該項目仍存在以下不足:一、由于只采用頂桿脫料,模具只適用于有下頂缸的油壓機,對設備要求過高;二、而且液壓式的動作形式脫料較慢,已成為生產上的瓶頸;三、由于油壓系統受油液黏度、環境溫度等因素影響,導致產品的同一批次一致性較差。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則是針對目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新型結構簡單、成型速度快、成品率高的新型下集合管成型模具結構。
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新型下集合管成型模具結構,它包括有上模和下模,上模的下端位于下模的模腔內,下模的模腔內還設有頂塊,頂塊底部與頂桿上端相連,其特征是所述頂桿的下端安裝在支撐板上,所述支撐板的下方設有多個氮氣彈簧。
所述氮氣彈簧的數量為四個,它們距離頂桿的距離相等
所述下模模腔的內側壁下部設有豎向定位槽,頂塊的外側壁固定有定位銷柱,定位銷柱外端頭位于豎向定位槽內。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有:
本發明結構簡單實用,成品率高,成型速度快,成本低,對設備的要求低,在沒有下頂缸的設備可以使用,可應用到沖床,脫料速度由下頂缸脫料的3~4秒縮短為1秒之內,生產效率提高40.5%。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地說明:
如圖1所示,本發明它包括有上模1和下模2,上模1的下端位于下模2的模腔內,下模2的模腔內還設有頂塊3,頂塊3底部與頂桿4上端相連。頂桿4的下端固定安裝在支撐板7上,支撐板7的下方設有多個氮氣彈簧8,形成模具自身的頂料裝置。本發明根據實際使用的壓力需要,來確定氮氣彈簧8的使用數量,通常情況下數量設置在兩個以上,優選為四個,它們均勻布置在支撐板7的底部,各個氮氣彈簧8與頂桿4的距離相等,使上頂的壓力分布平衡。通常傾向于采用較多具有較低壓力的氮氣彈簧來實現目的。
本發明在下模2模腔的內側壁下部設有豎向定位槽5,頂塊3的外側壁固定有定位銷柱6,定位銷柱6外端頭位于豎向定位槽5內,可在頂塊3上抬的過程中不至于脫位。
本發明在工作時,管型件放置于下模2模腔內的頂塊3上,上模1下壓,將管型件成型為下集合管,之后上模1抬起,頂桿4在氮氣彈簧8活塞桿的作用下將頂塊3及其上的產品頂出,取出產品后,頂桿4帶動頂塊3下落,進入下一個工作循環。
本發明涉及的其它未說明部份與現有技術相同。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無錫鵬德汽車配件有限公司,未經無錫鵬德汽車配件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131172.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可立的蓄水鍋蓋及炒鍋
- 下一篇:一種飲水機的過濾控制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