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用于凸焊突出部的形成方法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310114697.0 | 申請日: | 2013-04-0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358092A | 公開(公告)日: | 2013-10-23 |
| 發(fā)明(設計)人: | M.D.古格爾;B.J.布拉斯基 | 申請(專利權(quán))人: | 通用汽車環(huán)球科技運作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3P15/00 | 分類號: | B23P15/00;B23K11/14 |
| 代理公司: | 中國專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崔幼平;傅永霄 |
| 地址: | 美國密*** | 國省代碼: | 美國;US |
| 權(quán)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guān)鍵詞: | 用于 突出 形成 方法 | ||
技術(shù)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在片材金屬上形成突出部以便改進片材金屬的電阻焊接。
背景技術(shù)
通常在電阻焊接過程中把金屬板焊接在一起。突出部形成在片材金屬中的一個上并且片材放置在彼此的頂部上,使得所述一塊片材的突出部接觸另一塊片材。把焊接電極應用于這些突出部的位置,以便使電流集中在突出部。當施加焊接電流時,突出部熔化并且與另一片材金屬熔接,從而把片材焊接在一起。
更具延展性且更輕質(zhì)金屬例如鋁和鎂的凸焊會是困難的,因為突出部會過早地塌陷并且對焊接過程制造負面影響。
將期望的是,提供一種通過制造更大強度的突出部而改進片材金屬板的凸焊的方法,從而將阻止在電極施加到片材金屬板的力下的過早塌陷。
發(fā)明內(nèi)容
一種用于制造在金屬板上的突出部的方法,包括:提供具有凹槽的下模,所述凹槽采用所期望突出部的形狀;將所述金屬板放置在所述下模的頂部上;將填充材料定位在所述金屬板的頂部上;使上模降低至所述填充材料上,以便所述填充材料被迫使到所述金屬板中并且繼而迫使所述金屬板到所述下模的凹槽中,由此形成突出部并且所述突出部填充有所述填充材料。
本發(fā)明還提供如下方案:
1.?一種用于制造在金屬板上的突出部的方法,包括:
提供具有凹槽的下模,所述凹槽采用所期望突出部的形狀;
將所述金屬板放置在所述下模的頂部上;
將填充材料定位在所述金屬板的頂部上;
使上模降低至所述填充材料上,以便所述填充材料被迫使到所述金屬板中并且繼而迫使所述金屬板到所述下模的凹槽中,由此形成突出部并且所述突出部填充有所述填充材料。
2.?如方案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所述填充材料是填絲。
3.?如方案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所述填充材料是在所述金屬板頂部上的一定長度的填絲。
4.?如方案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在降低所述上模時,所述一定長度的填絲被所述上模切割成精確長度。
5.?如方案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用于把所述填充材料定位在所述金屬板的頂部上上的定位夾緊裝置。
6.?如方案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所述定位夾緊裝置具有在所述金屬板上方的抬高位置以及位于所述金屬板頂部上以定位所述填充材料的降低位置。
7.?如方案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所述定位夾緊裝置具有兩個壁,一個壁具有用于接收所述絲的開口,另一個壁具有與所述絲的端部接合的止動表面。
8.?如方案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所述上模具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形成于其下模具型面中并且對準位于所述金屬板頂部上的所述填充材料并且對準所述下模中的所述槽。
9.?如方案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所述填充材料是選自當施加焊接電流到金屬板時融合入所述金屬板的金屬中的金屬的合金。
10.?如方案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所述下模中的凹槽具有V形截面,以便接收所述金屬板并且限定所述突出部的形狀。
11.?一種用于制造在金屬板上的突出部的方法,包括:
提供具有凹槽的下模,所述凹槽采用所期望突出部的形狀;
將所述金屬板放置在所述下模的頂部上;
使定位夾緊裝置降低至所述金屬板的頂部上;
將填絲供給到所述定位夾緊裝置中,使得所述定位夾緊裝置將把所述填絲定位在所述金屬板的頂部上,其中所述填絲對準所述下模的凹槽;
使上模降低至所述填充材料上,使得所述填充材料被迫使到所述金屬板中并且繼而迫使所述金屬板到所述下模的凹槽中,由此使突出部形成到所述凹槽中并且所述填絲變形以填充所述突出部。
12.?如方案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在所述定位夾緊裝置降低至所述金屬板上之前或者之后,將所述填絲供給到所述定位夾緊裝置中。
13.?如方案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所述定位夾緊裝置具有兩個壁,一個壁具有用于接收所述絲的開口,另一個壁具有與所述絲的端部接合的止動表面。
14.?如方案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所述上模具有形成于其下模型面中的定位槽,所述定位槽對準位于所述金屬板頂部上的所述填充材料并且還對準所述下模中的凹槽。
15.?如方案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所述上模的下模型面中的所述定位槽形成迫使所述填充材料到所述金屬板并且形成從所述金屬板的上表面突出的填充材料的穹頂部。
該專利技術(shù)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shù)是否侵權(quán)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quán)人授權(quán)。該專利全部權(quán)利屬于通用汽車環(huán)球科技運作有限責任公司,未經(jīng)通用汽車環(huán)球科技運作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quán)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quán)和技術(shù)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114697.0/2.html,轉(zhuǎn)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