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動力傳遞機構的潤滑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106440.0 | 申請日: | 2013-03-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363080A | 公開(公告)日: | 2013-10-23 |
| 發明(設計)人: | 太田浩司;茂木誠一;河合則和 | 申請(專利權)人: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F16H57/04 | 分類號: | F16H57/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黨曉林;王小東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動力 傳遞 機構 潤滑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利用油泵對齒輪等進行潤滑的動力傳遞機構的潤滑裝置。
背景技術
在專利文獻1所述的潤滑裝置中,經由配置在變速器箱體內的引導管將從油泵供給的潤滑油供給至前進后退切換裝置。
該引導管的一端固定于收納前進后退切換裝置的左側箱體,該引導管從左側箱體向收納變矩器的右側箱體側延伸,然后,向上方彎折,進而從右側箱體側向左側箱體側延伸設置。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0-35109號公報
已知像這樣將管配置于變速器箱體內并經由管使從油泵供給的潤滑油到達應供給的部位的技術,但在專利文獻1所述的潤滑裝置中,當油泵運轉而使得液壓上升時,導致引導管擺動,有可能難以將潤滑油可靠地供給至應供給的位置。并且,當引導管擺動使,有可能由于與箱體的接觸而導致引導管破損。
發明內容
本發明是鑒于上述問題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可靠地供給潤滑油且能夠抑制管的損傷的動力傳遞機構的潤滑裝置。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技術方案1所述的發明是動力傳遞機構(例如,后述的實施方式的變速器10)的潤滑裝置,所述動力傳遞機構的潤滑裝置具備:油泵(例如,后述的實施方式的油泵44);箱體(例如,后述的實施方式的變速器箱體11),其具有第1箱體和第2箱體(例如,后述的實施方式的第1和第2箱體11A、1IB)以收納旋轉體;以及管(例如,后述的實施方式的潤滑管46),其用于向所述旋轉體供給潤滑油,所述動力傳遞機構的潤滑裝置的特征在于,所述管具有:第1管部位(例如,后述的實施方式的第1管部位47),其一端(例如,后述的實施方式的一端47a)與所述油泵連接,其另一端(例如,后述的實施方式的另一端47b)朝向所述第2箱體側延伸;第2管部位(例如,后述的實施方式的第2管部位48),其一端(例如,后述的實施方式的一端48a)位于所述第2箱體側,其另一端(例如,后述的實施方式的另一端48b)位于從所述第2箱體離開的方向;以及第3管部位(例如,后述的實施方式的第3管部位49),其連結所述第1管部位的另一端和所述第2管部位的一端,并沿所述第2箱體的壁面(例如,后述的實施方式的內壁面70)延伸,所述管將從所述油泵供給的所述潤滑油從所述第1管部位經由所述第3管部位供給至所述第2管部位,所述第3管部位具有彎折部(例如,后述的實施方式的彎折部49c),在所述第2箱體的壁面(例如,后述的實施方式的內壁面70),在位于所述彎折部的上游側且與所述第3管部位對應的位置形成有第1保持部(例如,后述的實施方式的第1保持部73),并且在位于所述彎折部的下游側且與所述第3管部位對應的位置形成有第2保持部(例如,后述的實施方式的第2保持部74),至少在下述距離中的距離較短的一方設置有用于向所述旋轉體供油的油孔(例如,后述的實施方式的油孔49d):所述第3管部位的對應于所述第1保持部的位置與所述彎折部之間的距離(例如,后述的實施方式的距離L1);以及所述第3管部位的對應于所述第2保持部的位置與所述彎折部之間的距離(例如,后述的實施方式的距離L2)。
另外,技術方案2所述的發明的特征在于,在技術方案1所述的結構的基礎上,在所述第1保持部和所述第2保持部中,以剖視觀察呈V字狀或研缽狀的方式形成有錐面(例如,后述的實施方式的錐面76、77),以便支承所述第3管部位。
另外,技術方案3所述的發明的特征在于,在技術方案1或2所述的結構的基礎上,所述油孔朝向所述第2箱體的壁面開口,在所述第2箱體的壁面的與從所述油孔供給的所述潤滑油接觸的排出位置形成有導油槽(例如,后述的實施方式的導油槽79),該導油槽從所述油孔的排出位置朝向構成變速機構的作為所述旋轉體的軸而延伸。
另外,技術方案4所述的發明的特征在于,在技術方案1~3中的任一項所述的結構的基礎上,所述旋轉體由構成變速機構的多個軸(例如,后述的實施方式的第1主軸MS1、第2主軸MS2等)構成,所述油孔用于向所述多個軸中的在鉛直方向的下部具有其他軸的軸(例如,后述的實施方式的倒車軸RS)供給所述潤滑油。
另外,技術方案5所述的發明的特征在于,在技術方案2所述的結構的基礎上,所述第1保持部和所述第2保持部在凸部(例如,后述的實施方式的凸部75)形成有所述錐面,所述凸部的高度被設定為與接合面(例如,后述的實施方式的接合面X)相同的高度,所述接合面是所述第1箱體與第2箱體相接合的接合面。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未經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106440.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操作變矩器離合器的方法
- 下一篇:環型無級變速機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