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RFID技術的大量物品集中監控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104901.0 | 申請日: | 2013-03-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077673B | 公開(公告)日: | 2018-12-28 |
| 發明(設計)人: | 馮維淼;王思葉;祁峰;張艷芳;苗春衛;劉超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科學院信息工程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G06F17/00 | 分類號: | G06F17/00;G06Q10/08;G06K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君尚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200 | 代理人: | 余長江 |
| 地址: | 100093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rfid 技術 大量 物品 集中 監控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基于RFID技術的大量物品集中監控方法。本方法為:1)在物流管理服務器中建立一監控物品數據庫,用于存儲待監控物品的物品信息;2)RFID標簽讀寫器在讀取周期內對監控場所內物品上的標簽進行讀取,并將讀取的標簽數據發送給物流管理服務器;3)服務器對顯示周期內收到的標簽數據進行合并、去除重復標簽處理,得到一標簽集合A;4)在物流管理服務器內存中建立一散列表;根據標簽集合A查詢散列表,如果散列表中存在集合A中的某條查詢信息,則輸出該查詢結果,如果不存在,則查詢監控物品數據庫,輸出查詢結果并將其物品信息存儲到散列表中。本方法可實時監控大量物品,有效提高大量物品監控的準確率、實時性。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無線射頻識別(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術領域,涉及一種物品監控方法,尤其涉及一種基于RFID技術的大量物品集中監控方法。
背景技術
無線射頻識別(RFID)技術是一種非接觸式的自動識別技術,它通過射頻信號自動識別目標對象,讀取其標簽ID號、信號強度等相關數據。由于RFID標簽相比于條形碼、二維碼等技術具有漏報率低、工作距離長、讀取數量大等特點,近年來已經越來越多地應用到各類物流管理、物品監控等系統中。
已有文獻將RFID技術應用到物流管理系統中。如Li Na等于2010年在“Monitorand Control System with RFID Technology in Discrete Manufacturing Line”(Proceeding of the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FID-Technology andApplications,Guangzhou,China,17-19June2010)提出一種在分離生產線上基于RFID技術的監控與控制系統,以實時監控物品的流轉并控制生產流程,提高生產效率。余雷于2005年在“基于RFID電子標簽的物聯網物流管理系統”(《PLC技術應用200例》文章編號*FGGHIGJ-GK,GGLMGFI,IG,NNIGN)分析RFID電子標簽在物流管理系統中的優勢和不足。大量研究表明,當物品數量較大時,由于標簽碰撞、讀寫器緩存不足等原因,導致物品監控的漏報率增加,準確率和實時性下降,是物品實時監控的技術難點。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基于RFID技術的大量物品集中監控方法。本方法通過合理布設硬件設備和并行的標簽獲取,增加獲取標簽的冗余以降低因碰撞造成的漏報;對前端數據進行預處理以提高系統運行效率,后臺數據使用散列表緩存,減少數據庫訪問提高效率。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基于RFID技術的大量物品集中監控方法,其步驟為:
1)在物流管理服務器中建立一監控物品數據庫,用于存儲待監控物品的物品信息;
2)通過在物品監控場所布設RFID標簽讀寫器在讀取周期t0內對監控場所內物品上的RFID標簽進行讀取,并將讀取的標簽數據發送給物流管理服務器;
3)物流管理服務器對顯示周期內收到的標簽數據進行合并、去除重復標簽處理,得到一標簽集合A;
4)在物流管理服務器內存中建立一散列表;根據標簽集合A查詢散列表,如果散列表中存在集合A中的某條查詢信息,則輸出該查詢結果,如果散列表中不存在集合A中的某條查詢信息,則查詢監控物品數據庫,輸出查詢結果并將其物品信息存儲到散列表中。
進一步的,得到所述標簽集合A的方法為:每一RFID標簽讀寫器在讀取周期t0內對監控場所內物品上的RFID標簽進行多次讀取,然后物流管理服務器對每一RFID標簽讀寫器的讀取結果根據標簽號進行排序,然后對排序后的標簽數據進行合并、去除重復標簽處理后得到一標簽集合A’;然后物流管理服務器對一個顯示周期內每次處理后的標簽集合進行多路合并,得到所述標簽集合A。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科學院信息工程研究所,未經中國科學院信息工程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104901.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