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注油控制臺無效
| 申請號: | 201310103739.0 | 申請日: | 2013-03-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157584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6-19 |
| 發明(設計)人: | 陳素紅 | 申請(專利權)人: | 陳素紅 |
| 主分類號: | B05C11/10 | 分類號: | B05C11/10;B23P19/0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26000 江蘇省南***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注油 控制臺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注油控制臺。
背景技術
在汽車生產過程中,馬達絲桿生產出來以后,長時間放置容易生銹,同時也為了減小馬達絲桿工作時摩擦阻力,需要進行注油處理以延長壽命。現有的注油裝置中,是通過在馬達絲桿端頭上安裝一個與絲桿相匹配的螺母,人工觀察螺母的位置,之后手動開閉按鈕,來完成注油的全過程,整個過程需要操作者參與,浪費了人力,降低了設備的使用效率。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注油裝置,其可以完全實現注油過程的自動化,解決注油過程中,需要操作者參與,按步驟手動開啟注油裝置的問題,提高了注油裝置的使用效率。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注油控制臺,包括底座、設置于底座上的第一接觸部和第二接觸部,第一接觸部上設置有第一感應點,第二接觸部上設置有第二感應點。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注油控制臺中需要注油的設備為馬達絲桿,第一感應點到第二感應點的距離等于所述馬達絲桿的長度。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第二接觸部到第二感應點的距離小于其到第一感應點的距離。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通過在注油控制臺上設置接觸部和感應點,注油過程中不需要人工操作,完全實現注油裝置的自動化,節省了人工,提高了注油裝置的使用效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中注油控制臺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詳細描述說明。
圖1示意性地顯示了根據本發明一種實施方式的注油控制臺。如圖所示,控制臺包括底座10以及設置于底座10上的第一接觸部20、第二接觸部30。第一接觸部20一端設置有第一感應點201,第二接觸部30一端設置有第二感應點301。
注油裝置啟動后,馬達絲桿向一個方向轉動,所述移動臺在導軌裝置和導軌槽配合的作用下,向馬達絲桿方向移動,所述第二接觸部30在移動臺的帶動下跟隨所述移動臺向馬達絲桿方向移動,當第二接觸部30接觸到所述第二感應點301時,注油部開始對馬達絲桿注油;移動臺繼續向馬達絲桿方向移動,當所述第二接觸部30接觸到第三感應點時,注油部停止對馬達絲桿注油。為了減少機器的運行時間,提高機器使用效率,在上述過程中,交叉進行馬達絲桿與螺旋件的組裝過程,可以理解的是,注油部和固定裝置相對于所述移動臺是相對靜止的,所以,在注油部向馬達絲桿移動的過程中,固定裝置也在向馬達絲桿移動;當注油部停止注油后,移動臺繼續向馬達絲桿方向移動,當所述第一接觸部20接觸到所述第一感應點201時,螺旋件與馬達絲桿組裝完畢;整個過程注油控制臺實現了自動注油及自動組裝。
與現有技術相比,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通過在注油控制臺注油過程中不需要人工操作,完全實現注油控制臺注油的自動化,節省了人工,提高了注油裝置的使用效率。
另外,本發明通過在注油控制臺實現注油中馬達絲桿與螺旋件的自動組裝,組裝過程不需要人工操作,節省了人工;且組裝過程與注油過程交叉進行,減少了作業時間,進而提高了注油控制臺的使用效率,節約成本。
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例加以描述,但并非每個實施例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例。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詳細說明僅僅是針對本發明的可行性實施例的具體說明,它們并非用以限制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凡未脫離本發明的等效實施例或變更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陳素紅,未經陳素紅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103739.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