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面向制造行業管理系統的高效大規模事件偵測與處理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097877.2 | 申請日: | 2013-03-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268567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8-28 |
| 發明(設計)人: | 于海斌;史海波;潘福成;胡國良;里鵬;段彬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G06Q50/04 | 分類號: | G06Q50/04 |
| 代理公司: | 沈陽科苑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周秀梅;許宗富 |
| 地址: | 110016 遼***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面向 制造 行業管理 系統 高效 大規模 事件 偵測 處理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制造行業的管理軟件系統領域,采用計算機分布式技術,特別涉及一種高效、大規模的并發事件偵測與處理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在制造行業生產過程中,制品數量巨大,且需要進行嚴格的批次、過程跟蹤管理,整個生產線的活動(可抽象為一系列事件)具有較高的并發密度和邏輯復雜度。這就要求系統具有高效的事件偵測和處理能力。
在傳統的方法中,事件的偵測與處理作為一個操作邏輯,順序進行處理,會造成事件的阻塞,影響了系統的實時性。
發明內容
針對制造行業管理系統中事件的偵測與處理實時性不強、順序處理造成的處理速度慢等問題,本發明提出了一種采用多線程并發偵測事件,以異步委托的方式并行處理已觸發的事件的大規模事件偵測與處理方法。
本發明為實現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面向制造行業管理系統的大規模事件偵測與處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將生產活動抽象為若干生產事件,每個生產事件由一個偵測線程負責偵測,所述偵測線程具有不同的周期和與其對應生產事件相關聯的參數屬性;
當偵測的生產事件滿足事件觸發條件時,偵測線程以異步委托的方式將生產事件委托給事件處理線程進行處理,并維護與客戶端的連接通道,所述偵測的生產事件由客戶端訂閱或發送消息來啟動觸發進程;
按照指定的邏輯對生產事件進行處理,將生產事件處理結果通過已維護的對應連接通道通知客戶端。
所述客戶端訂閱的生產事件保存到客戶端的事件處理記錄表中。
所述事件處理記錄表中的生產事件分為四類:偵測中、待處理、處理中、處理完畢,在系統啟動時搜索處于待處理和處理中的生產事件,并進行相應的處理。
所述事件處理記錄表在更新時先緩沖到內存中,再由內存定期寫入到服務器的數據庫中。
所述事件的處理由服務器集群中的多個服務節點承擔,每個服務節點承擔不同的生產事件處理任務。
本發明具有以下優點:在本方法中將事件偵測和處理分割成兩個處理單元,事件的偵測與處理互不干擾,從而增強了系統的性能。采用多線程偵測事件,事件觸發以后利用異步委托技術進行事件處理,以回調的方式通知生產管理者,事件從產生到發送到訂閱者控制在毫秒級,從而提高事件的偵測規模與處理效率,能夠進行大規模、并發事件偵測與處理,有效提高生產效率;采用本方法偵測事件以后,可替換現有的人工監測方式,從而降低了生產成本。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應用的系統框架圖;
圖2為每個服務節點的事件處理流程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明做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圖1示出了本發明應用的系統框架圖,系統由服務端和客戶端組成,客戶端通過網絡和服務端通信。
服務端對客戶端是透明的,客戶端向服務端訂閱事件,根據需要將事件消息發送到服務端。服務端處理已觸發的事件,事件被處理完之后以回調的方式將處理結果返回給客戶端。系統采用面向服務的架構(SOA-service?oriented?architecture),服務端為多節點構成的服務器群集系統。在群集內,各服務節點運行事件偵測與處理程序,每個服務節點承擔不同的事件偵測與處理任務??蛻舳送ㄟ^WCF(Windows?Communication?Foundation)技術向服務端訂閱事件,服務端會維護這個WCF通道連接。客戶端將事件消息發送到服務端某個服務節點,該服務節點將此條消息轉發到群集內的所有服務節點。此消息事件會被承擔該事件任務的服務節點處理,然后將處理結果通過WCF回調給客戶端。本發明能有效運用于制造行業生產過程中大規模事件的偵測與處理系統中。
圖2所示為每個服務節點的事件處理流程圖??蛻舳伺c服務端的交互過程以及每個服務節點的執行流程如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未經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097877.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