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超薄大屏幕微顯背投影顯示裝置無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310097848.6 | 申請日: | 2013-03-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149785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6-12 |
| 發(fā)明(設計)人: | 陳龍;鄭占青;李衛(wèi)華;王燕華;樸賢卿 | 申請(專利權)人: | 無錫視美樂激光顯示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3B21/28 | 分類號: | G03B21/28;G02B5/10;H04N5/74 |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華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徐冬濤 |
| 地址: | 214213 江蘇省無錫市***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超薄 大屏幕 微顯背 投影 顯示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背投顯示技術,特別是涉及一種應用于辦公領域、視頻會議、學校多媒體教室、家庭影院的超薄大屏幕微顯背投影顯示裝置。
背景技術
傳統(tǒng)的微顯背投顯示,包括投射型微顯背投顯示和反射型微顯背投顯示,即LCD背投顯示器和LCOS、DLP(Digital?Micormirror?Device,譯作數(shù)字光處理器)背投顯示器,一般包括照明光學系統(tǒng)、色光分離光學系統(tǒng)、電光裝置、色光合成系統(tǒng)、投射光學系統(tǒng)及屏幕。在微顯示背投顯示器中,分離的三色光(紅、綠、藍)經(jīng)過電光裝置和色光合成系統(tǒng)后通過投射光學系統(tǒng)最后投影到屏幕上。
從結構上來說,現(xiàn)有的微顯背投顯示器包括機殼、屏幕、光引擎、小反射鏡、大反射鏡,屏幕設在機殼正面,光引擎、小反射鏡、大反射鏡設在機殼內,其中小反射鏡斜設在屏幕下后方,大反射鏡斜設在屏幕后方;從工作原理來說,光引擎發(fā)出的光信號首先投至小反射鏡上,并通過小反射鏡和大反射鏡的兩次反射后投射到屏幕上。然而,現(xiàn)有的微顯示背投顯示器由于大小反射鏡均為平面反射鏡,為了糾正圖形反射造成的梯形變形,因此大小反射鏡斜設角度上的具有局限性(即大、小兩反射鏡與屏幕面的交角均在34度到37度之間),使得大反射鏡光軸反射點與屏幕間距太大,最后導致整機厚度太厚,從而影響美觀,同時也占用了用戶更多的空間面積,嚴重影響了微顯背投顯示器在辦公領域、視頻會議、學校多媒體教室、以及家庭影院的推廣應用。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就是針對上述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種投影距離短、能耗低、產(chǎn)品厚度薄的超薄大屏幕微顯背投影顯示裝置。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超薄大屏幕微顯背投影顯示裝置,包括機殼、設在機殼正面的屏幕,以及設在機殼內的光引擎、小反射鏡、大反射鏡,所述光引擎發(fā)出的光信號依次經(jīng)過小反射鏡、大反射鏡的反射,最后投射到屏幕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小反射鏡為圓弧面小反射鏡,并放置在所述屏幕的正下方,大反射鏡設在屏幕后方,并與屏幕平行。
進一步的,所述小反射鏡的圓弧(非球)面為???????????????????????????????????????????????(a、b值根據(jù)角度變化而不同)的雙曲線型的圓弧(非球)面。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有:
利用本發(fā)明提供的超薄大屏幕微顯背投影顯示裝置,由于小反射鏡采用圓弧(非球)面反射,極大地縮短了光引擎至大屏幕的光程,即縮短了投影距離,從而大大減小背投顯示器的厚度;與現(xiàn)有的技術方案相比,本發(fā)明的小反射鏡和大反射鏡位置和糾正梯形變形方式的改變,能大大減小背投顯示器的厚度,從而使微顯背投顯示器更美觀,更少占用用戶的空間面積。
通過本發(fā)明制造的產(chǎn)品,由于解決了傳統(tǒng)背投顯示器厚重的缺點,并且采用了全新的全高清數(shù)字顯示芯片,因此可以成為名副其實的平板高清產(chǎn)品。
表1為本發(fā)明的超薄微顯背投產(chǎn)品和市場常見平板顯示產(chǎn)品的厚度、重量比較一覽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無錫視美樂激光顯示科技有限公司,未經(jīng)無錫視美樂激光顯示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097848.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