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螳螂野外人工助養模型無效
| 申請號: | 201310096412.5 | 申請日: | 2013-03-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125452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6-05 |
| 發明(設計)人: | 陳祥盛;葛德燕;薛琰;楊琳 | 申請(專利權)人: | 貴州大學 |
| 主分類號: | A01K67/033 | 分類號: | A01K67/033 |
| 代理公司: | 貴陽中新專利商標事務所 52100 | 代理人: | 吳無懼 |
| 地址: | 550025 貴州*** | 國省代碼: | 貴州;5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螳螂 野外 人工 模型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資源昆蟲飼養方法的工藝,特別涉及螳螂這種昆蟲的半人工半野外的飼養模型新型工藝。
背景技術
螳螂是農林害蟲的重要天敵,其卵鞘—桑螵蛸是一種常用中藥,其蟲體也具有一定的藥用和食用價值,一些形態特異的種類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螳螂科捕食40余種害蟲,如蠅、蚊、蝗、螽斯若蟲、蛾蝶類的卵、幼蟲、裸露的蛹、成蟲等小型昆蟲,蟬、飛蝗等大型昆蟲。螳螂蟲期歷期較長,因此它的捕食期較長,且種類多,在某一害蟲數量較低時可以捕食其它昆蟲得以繁衍,在生境內保持相當的數量,克制害蟲于早期數量增長階段;因螳螂的自殘行為導致其種群密度有一定的自控行為,此外它的食性不會發生太大的改變,不必擔心它由益變害;此外許多廣捕食性的天敵昆蟲雖然在自然生態系統的食物鏈中起著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它們大多善飛行,活動范圍廣,因此它們對害蟲的控制作用并不是顯而易見的,而螳螂中的多數種類體型較大,活動范圍相對較窄,因而對害蟲的控制效果會較明顯,多以可以充分利用這些有利因素將其作為天敵昆蟲予以推廣應用。螳螂在若蟲時期就有自相殘殺的習性,但因不同種類所處環境的不同其自殘率也存在一定的差異,一般相互殘殺為10%~30%,高時達到90%,這也是困擾螳螂規模化人工飼養的難題。而螳螂野外人工助養模型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就螳螂養殖方面目前有馮照軍等在人工條件下對廣斧螳和中華大刀螳的孵化進行了比較研究;崔發良等在山東日照對廣斧螳的生物習性進行了觀察,并提出了螳螂的保護欲利用建議。本發明是在參考劉玉升等的螳螂飼養方法和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對貴陽地區幾種螳螂的實驗室飼養進行了研究,并結合野外采集對其生物習性進行了觀察,進而提出了螳螂野外人工助養的模型,以期為螳螂的實驗室人工飼養提供借鑒和將其應用于生物防治提供參考。
????上述研究中,全部是以單項飼養為主。即單純的人工飼養或單純的野外放養。人工恒溫條件下,螳螂卵鞘孵化時間較為分散,不易于人為控制并對其進行釋放,自然條件下,孵化時間較為集中,適于集中釋放,且自然孵化不易受到溫度的負面影響。若自然界溫度較低,則卵鞘相應地延遲孵化,而人工孵化時,易因環境突然降溫和降雨導致初齡若蟲釋放后大量死亡。而本發明可以很好的解決該種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螳螂野外人工助養模式的方法及應用,它在飼養螳螂同時,能夠利用它對農林害蟲進行生物防治,獲得無公害農產品。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螳螂的野外人工助養模型,包含以下步驟:
6月至8月,采集到螳螂當年所產卵鞘,卵鞘采回后,放入小鋼絲籠中;?將鋼絲龍懸掛于室內干燥處保存;待到來年4月下旬,選擇人工孵化或自然孵化,孵化后放歸自然。
人工孵化的方法是:在4月下旬,將小鋼絲籠從防蟲網中取出,隨機挑出60枚卵鞘,設置2個不同的條件,每一條件用30枚卵鞘,即25℃恒溫光照和25℃恒溫無光照,濕度均為80%,在每個塑料杯中放置卵鞘一枚,杯口用紗網封口,在人工氣候箱中進行孵化。
自然孵化的方法是:在4月下旬將剩余卵鞘放在小鋼絲籠中,置于室外通風向陽且能夠受到雨水淋澆處進行自然孵化。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與單項的人工飼養與單項的野外放養相比,本發明采用人工與野外相結合的模式,通過野外助養和不同齡期不同地點飼養來降低自殘率,有效解決了螳螂目昆蟲自殘行為減少產量、被寄生、初齡若蟲釋放后大量死亡等問題。本發明是將卵鞘活性保存(不能太干燥以至于失水從而失去活性將來孵化不出螳螂來,也不能太潮濕防止霉變)后,在人工條件(合適的濕度、光照和溫度)下孵化,若一齡若蟲的生命力較強可直接放歸指定野外,若生命力較弱則在人工氣候箱內飼養一個齡期再放歸指定野外。這樣可以有效解決初齡若蟲釋放后大量死亡的問題。
附圖說明
圖1為螳螂野外人工助養模型圖。
具體實施例
為了證明該種螳螂野外人工助養的有效性,因此進行了以下實驗:
螳螂野外人工主要模式運用于廣斧螳:
1、準備好必需品:0.5m×0.5m養蟲籠,花盆,噴水壺,捕蟲網,人工氣候箱,一次性塑料杯,80目紗網等;
2、卵鞘的采集:2012年11月-11月8日,于貴陽花溪青巖附近山坡上的草叢中,灌木叢,菜地,果樹等上采集到廣斧螳當年所產卵鞘若干,此時,廣斧螳雌蟲每頭已經產卵3-4枚。卵鞘采回后,放入小鋼絲籠中;(采集時,注意留下部分卵鞘不予采集,以維持采集地的生態平衡)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貴州大學,未經貴州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096412.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基于MCU檢測打印機的紙張數量的系統
- 下一篇:一種旋轉式導電膜網印夾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