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噻蟲胺與聯苯肼酯復配殺蟲組合物無效
| 申請號: | 201310094718.7 | 申請日: | 2013-03-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155939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6-19 |
| 發明(設計)人: | 李波;申云龍;王宏年;王旭;吳本林 | 申請(專利權)人: | 青島瀚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01N51/00 | 分類號: | A01N51/00;A01N47/24;A01P7/02;A01P7/04 |
| 代理公司: | 青島發思特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37212 | 代理人: | 劉雁君 |
| 地址: | 266000 山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噻蟲胺 聯苯 肼酯復配 殺蟲 組合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農業殺蟲劑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噻蟲胺與聯苯肼酯復配殺蟲組合物。
背景技術
噻蟲胺是新煙堿類中的一種殺蟲劑,是高效安全、高選擇性的新型殺蟲劑,其作用與煙堿乙酰膽堿受體類似,具有觸殺、胃毒和內吸活性。主要用于水稻、蔬菜、果樹及其他作物上防治蚜蟲、葉蟬、薊馬、飛虱等半翅目、鞘翅目、雙翅目和某些鱗翅目類害蟲的殺蟲劑,具有高效、廣譜、用量少、毒性低、藥效持效期長、對作物無藥害、使用安全、與常規農藥無交互抗性等優點,有卓越的內吸和滲透作用,是替代高毒有機磷農藥的又一新品種。其結構新穎、特殊,性能與傳統煙堿類殺蟲劑相比更為優異,有可能成為世界性的大型殺蟲劑品種。
聯苯肼酯是一種新型選擇性葉面噴霧用殺螨劑。其作用機理為對螨類的中樞神經傳導系統的一氨基丁酸(GABA)受體的獨特作用。其對螨的各個生活階段有效,具有殺卵活性和對成螨的擊倒活性(48~72h),且持效期長。持效期14d左右,推薦使用劑量范圍內對作物安全。對寄生蜂、捕食螨、草蛉低風險。用于蘋果和葡萄防治蘋果紅蜘蛛、二斑葉螨和McDaniel螨,以及觀賞植物的二斑葉螨和Lewis螨。
含有單一活性組分的殺蟲劑品種在農業田間害蟲防治上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如用藥劑量大害蟲容易產生抗藥性,殺蟲范圍窄,施用次數多加重環境污染等。對于防治農業上產生抗性的害蟲,一種辦法是推出新的與現有品種無交互抗性的新成分。但是,新的有效成分的開發成本高,開發周期長,而且永遠都跟不上害蟲產生抗性的速度。其他的辦法比如作物布局調整、不同農藥輪換等,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很難真正起到明顯的效果。
發明內容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殺蟲譜廣、成本低、具有增效作用的復配殺蟲組合物。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噻蟲胺與聯苯肼酯復配殺蟲組合物,其有效成分為噻蟲胺和聯苯肼酯。
所述有效成分噻蟲胺與聯苯肼酯的重量比為1:6~9,優選1:7~9。
上述有效成分噻蟲胺與聯苯肼酯均是本領域公知的殺蟲劑,可以通過各種商業渠道購得。
根據使用的需要,加入農藥領域表面活性劑、載體、防凍劑、增稠劑或崩解劑等常用輔料,可將組合物制成可濕性粉劑或水分散粒劑或水懸浮劑。
本發明所述的噻蟲胺與聯苯肼酯復配殺蟲組合物,可用于防治果樹食葉蛾、蔬菜上的蚜蟲、葉蟬、飛虱類、粉虱、螨類等,藥效大幅度提高,有效成分的田間用量降低,從而達到降低成本、減少污染、降低害蟲抗藥性,延長防效時間的目的。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發明由不同作用機制的有效成分組成,作用位點增加,有利于克服和延緩蟲害抗藥性的產生,并且拓寬了殺蟲譜;
2、本發明藥效大幅度提高,防效時間長,有效成分的田間用量下降,降低了生產和使用成本,減少農藥殘留和環境污染。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實施例具體說明本發明。
首先采用噻蟲胺與聯苯肼酯復配后聯合毒力生物測定試驗來證明兩者復配后藥效增強。
一、試驗方法
將噻蟲胺、聯苯肼酯用丙酮稀釋成系列濃度,備用。室內毒力測定參照聯合國糧農組織推薦的標準方法——玻片浸漬法進行。即將雙面膠膠帶剪成2~3cm長,貼在載玻片的一端,用鑷子揭去雙面膠帶上的紙片,用零號毛筆挑選大小一致、體色鮮艷、行動活潑的雌成螨,將其背部黏在雙面膠上,不要黏住螨足、螨須和口器,每片膠帶粘3行,每行大約粘15~20頭葉螨。在溫度為(26±1)℃、光周期16h:8h(L:D)、相對濕度60%的昆蟲生化培養箱中放置4h后,用雙目解剖鏡觀察,嚴格剔除死亡或不太活潑以及體位不合適的葉螨個體。將帶螨玻片的一端浸入上述已配好濃度的藥液中,輕輕搖動5S后取出,迅速用吸水紙吸干螨體及其周圍多余的藥液,然后放入蓋有一層濕潤紗布的瓷缸中,以帶螨玻片浸漬清水作為對照,每處理重復3~4次。24h后用雙目解剖鏡檢查結果,分別記錄存活和死亡的葉螨數量。
二、數據調查與統計分析
采用孫云沛的共毒系數方法表示:實驗數據用幾率值分析法予以分析,用Abbott公式校正死亡率,將稀釋倍數換算成百分比濃度后再進行對數換算,校正死亡率做機率值轉換求出毒力回歸方程Y=a+bx,再根據毒力回歸方程求出LC50。計算出混劑的實際毒力指數與理論毒力指數,并求出混劑的共毒系數CTC,根據共毒系數CTC評價混劑的增效作用,確定最佳配比。計算公式如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青島瀚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青島瀚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094718.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