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TC17鈦合金扁方形型材的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093915.7 | 申請日: | 2013-03-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143660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6-12 |
| 發明(設計)人: | 吳華;侯鵬;李進元;葉紅川;李長亮;楊建朝;李明利;呂利強;楊永福;舒瀅;郭征;楊建 | 申請(專利權)人: | 西部鈦業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1J5/00 | 分類號: | B21J5/00 |
| 代理公司: | 西安創知專利事務所 61213 | 代理人: | 譚文琰 |
| 地址: | 710201 陜西省西安市***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tc17 鈦合金 方形 制備 方法 | ||
1.一種TC17鈦合金扁方形型材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切除TC17鈦合金鑄錠的冒口和錠底,并去除TC17鈦合金鑄錠的表面缺陷;所述TC17鈦合金鑄錠的截面為直徑為640mm~720mm的圓形;
步驟二、采用鍛造壓力機將步驟一中去除表面缺陷后的TC17鈦合金鑄錠進行開坯鍛造,空冷后進行表面修磨處理,得到初級鍛坯;所述開坯鍛造采用軸向拔長的鍛造方式,共分兩火次完成,每火次開坯鍛造的始鍛溫度均為β相變點以上120℃~170℃,所述初級鍛坯的截面為邊長為220mm~250mm的正方形;
步驟三、采用鍛造壓力機將步驟二中所述初級鍛坯進行第一中間鍛造,空冷后進行表面修磨處理,得到第一中間鍛坯;所述第一中間鍛造采用軸向反復鐓粗和拔長的鍛造方式,共分3~5火次完成,每火次第一中間鍛造的始鍛溫度均為β相變點以上10℃~30℃,所述第一中間鍛坯的截面為邊長為220mm~250mm的正方形;
步驟四、采用鍛造壓力機將步驟三中所述第一中間鍛坯在始鍛溫度為β相變點以下10℃~30℃的條件下進行一火次的第二中間鍛造,空冷后進行表面修磨處理,得到第二中間鍛坯;所述第二中間鍛造采用軸向拔長的鍛造方式,所述第二中間鍛造的截面為直徑為210mm~240mm的圓形;
步驟五、將步驟四中所述第二中間鍛坯鋸切下料,然后采用鍛造壓力機將鋸切下料后的第二中間鍛坯進行成形鍛造,空冷后進行表面修磨處理,得到半成品扁方形型材;所述成形鍛造采用軸向拔長的鍛造方式,共分兩火次完成,每火次成形鍛造的始鍛溫度均為β相變點以下10℃~30℃;所述半成品扁方形型材的長度為850mm~1600mm,寬度為132mm,厚度為65mm~100mm;
步驟六、將步驟五中所述半成品扁方形型材進行退火與矯直相結合的熱處理,得到TC17鈦合金扁方形型材;所述TC17鈦合金扁方形型材的長度為850mm~1600mm,寬度為132mm,厚度為65mm~100mm。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TC17鈦合金扁方形型材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一中所述TC17鈦合金鑄錠由TC17鈦合金自耗電極經3次真空自耗電弧熔煉得到,所述TC17鈦合金鑄錠中鋁的質量百分含量為4.5%~5.5%,錫的質量百分含量為1.5%~2.5%,鋯的質量百分含量為1.5%~2.5%,鉬的質量百分含量為3.5%~4.5%,鉻的質量百分含量為3.8%~4.2%,氧的質量百分含量為0.08%~0.12%,鐵的質量百分含量為0.15%~0.20%,余量為鈦和不可避免的雜質。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TC17鈦合金扁方形型材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錫以Ti-Sn中間合金的形式配入,所述鉬以Al-60Mo中間合金的形式配入,所述鉻以Al-Cr中間合金的形式配入。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TC17鈦合金扁方形型材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二中每火次開坯鍛造的鍛造比均為2.55~2.58,每火次開坯鍛造的終鍛溫度均不低于850℃。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TC17鈦合金扁方形型材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三中每火次第一中間鍛造的鍛造比均為2.91~4.66,每火次第一中間鍛造的終鍛溫度均不低于800℃。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TC17鈦合金扁方形型材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四中所述第二中間鍛造的鍛造比為1.38~1.40,所述第二中間鍛造的終鍛溫度不低于800℃。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TC17鈦合金扁方形型材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五中每火次成形鍛造均分兩道次完成,每道次成形鍛造的鍛造比均為1.36~1.43,每火次成形鍛造的終鍛溫度均不低于800℃。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TC17鈦合金扁方形型材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二至步驟五中所述鍛造壓力機的額定壓力均為1700噸~2500噸。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TC17鈦合金扁方形型材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六中所述退火與矯直相結合的熱處理采用三階段熱處理制度,其中第一階段熱處理制度為:將所述半成品扁方形型材在溫度為820℃~850℃的退火爐中保溫1h進行第一退火處理,然后出爐進行第一矯直處理,最后空冷至20℃室溫;第二階段熱處理制度為:將第一階段熱處理后的半成品扁方形型材在溫度為780℃~820℃的退火爐中保溫4h進行第二退火處理,然后水冷至20℃室溫;第三階段熱處理制度為:將第二階段熱處理后的半成品扁方形型材在溫度為610℃~650℃的退火爐中保溫8h進行第三退火處理,然后出爐進行第二矯直處理,最后空冷至20℃室溫。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西部鈦業有限責任公司,未經西部鈦業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093915.7/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