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長距離管道輸煤主信道光通信系統無效
| 申請號: | 201310091878.6 | 申請日: | 2013-03-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159035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6-19 |
| 發明(設計)人: | 胡家運;劉姣;張然;王師偉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煤科工集團武漢設計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B65G53/66 | 分類號: | B65G53/66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430064 湖***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長距離 管道 輸煤主 信道 光通信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通信系統,涉及長距離輸煤管道的主信道光通信系統。
背景技術
國外在20世紀的70~80年代,開始將光纖和衛星通信系統應用于輸氣管道的通信中。我國在70~80年代主要采用的還是電纜載波、同軸電纜、模擬微波、數字微波和模擬程控交換等通信技術,到90年代開始采用光纖、衛星等通信技術,例如,1997年建成的918km長的陜-京輸氣管道就采用了光纖通信。但輸氣管道光纖通信與長距離輸煤管道光纖通信相比,存在輸的介質和泵站單一的缺陷。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為保證長距離輸煤管道的長期安全、高效的運行,必須為其建立一套可靠、穩定的長距離管道輸煤主信道光通信系統。
為此,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這樣解決的:長距離管道輸煤主信道光通信系統由網元管理系統、首端管道、2#~5#泵站、I~III號終端、2.5Gbps主用鏈路、2.5Gbps備用鏈路、155Mbps鏈路和1~31號壓力檢測站組成,本發明的特殊之處在于所述網元管理系統與首端管道連接;所述首端管道通過2.5Gbps主用鏈路和備用鏈路分別與2#~5#泵站和I號、II號終端依次串聯連接,所述I號終端另一端與III號終端連接;在155Mbps鏈路上,第一壓力檢測站與首端管道連接,所述首端管道通過155Mbps鏈路依次分別與第一壓力檢測站、第二壓力檢測站、第三壓力檢測站、第四壓力檢測站、第五壓力檢測站、第六壓力檢測站和2#泵站串聯連接,所述2#泵站依次分別與第七壓力檢測站、第八壓力檢測站、第九壓力檢測站、第十壓力檢測站和3#泵站串聯連接,所述3#泵站依次分別與第十一壓力檢測站、第十二壓力檢測站、第十三壓力檢測站、第十四壓力檢測站、第十五壓力檢測站、第十六壓力檢測站和4#泵站串聯連接,所述4#泵站依次分別與第十七壓力檢測站、第十八壓力檢測站、第十九壓力檢測站、第二十壓力檢測站、第二十一壓力檢測站和5#泵站串聯連接,所述5#泵站依次分別與第二十二壓力檢測站、第二十三壓力檢測站、第二十四壓力檢測站、第二十五壓力檢測站、第二十六壓力檢測站、第二十七壓力檢測站和I號終端串聯連接,所述I號終端依次分別與第二十八壓力檢測站、第二十九壓力檢測站和II號終端串聯連接,所述I號終端另一端依次分別與第三十壓力檢測站、第三十一壓力檢測站和III號終端串聯連接。
所述網元管理系統的通信業務種類劃分為6類:管道自動化數據傳輸由調度、行政電話、工業電視、視頻會議、辦公網絡、應急通信組成,所述6類業務共設置73條通信線路,并按站點分配:1~4號泵站、1~3號終端和供水站各8路,5號泵站9路。
所述管道自動化數據計算出業務帶寬為147.2Kbps,調度、行政話音業務帶寬為1Mbps,工業電視業務帶寬為253Mbps,視頻會議帶寬為50Mbps。
所述主用鏈路的干線光通信容量為STM-16或2.5Gbps,沿線各閥室和壓力監測點光通信容量為STM-1或155Mbps,并平滑升級到STM-64。
所述網元管理系統依次與光接口、電接口、工務和用戶接口、管理接口、設備報警接口和時鐘接口連接。
通信業務劃分和線路分配:
按輸煤管道通信特點,將通信業務按傳輸內容劃分為6個類別:自動化數據,生產、電力調度電話,行政電話和傳真,視頻會議,工業電視和辦公網絡,并按這6個類別對傳輸線路進行了分配(見表1,2)。
表1#通信業務種類劃分
表2#工藝站場通信線路分配
通信業務所需帶寬的確定:
1)自動化數據業務帶寬:光通信系統將管道沿線各閥室和壓力檢測數據分別傳送給最近的泵站或終端站;這些數據經與泵站或終端站的SCADA數據整合后,再通過主干通信傳送給調控中心;調控中心將全線所有數據統一整合后,再傳送給總調控中心。為滿足上述業務需要,經大量的實驗驗證和推算,將各泵站的SCADA數據帶寬確定為128kbps,各閥室和監測點數據帶寬確定為19.2kbps。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煤科工集團武漢設計研究院,未經中煤科工集團武漢設計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091878.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