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分離式串并聯混合式雙動力驅動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091735.5 | 申請日: | 2004-11-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182927B | 公開(公告)日: | 2017-04-12 |
| 發明(設計)人: | 楊泰和 | 申請(專利權)人: | 楊泰和 |
| 主分類號: | B60K6/442 | 分類號: | B60K6/442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11127 | 代理人: | 穆魁良 |
| 地址: | 中國臺*** | 國省代碼: | 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分離 串并聯 混合式 動力 驅動 系統 | ||
1.一種分離式串并聯混合式雙動力驅動系統,其特征在于,為設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分離式驅動系統,可供作獨立運作各別驅動負載,或經由各別驅動的負載結合于共同機體,具有以下特征,包含:
第一驅動系統(1001),設置主動旋轉動力源(100)供驅動具有發電機功能的第一電機單元(101);
第二驅動系統(1002),設置具有作為電動機功能的第二電機單元(103),以供驅動第二驅動系統的負載(120);
充放電裝置(106),連接于第一電機單元(101)與第二電機單元(103)及控制單元(104);
其雙動力驅動系統操作功能含以下一種或一種以上,包括:
透過手動或控制系統的控制,由主動旋轉動力源(100)驅動第一電機單元(101)作發電機功能所產生電能,經驅動控制單元(104)以驅動設置于第一驅動系統(1001)的第二電機單元(103)、第二驅動系統(1002)的第二電機單元(103)兩者或其中的一作馬達功能驅動所屬的負載(120)時,以及于同時對充放電裝置(106)充電時的運轉時,以及于藉充放電裝置(106)的電能驅動設置于第一驅動系統(1001)的第二電機單元(103)、第二驅動系統(1002)的第二電機單元(103)兩者或其中之一時,主動旋轉動力源(100)為運轉于耗用燃料較低,但可相對獲得輸出功率較高的較節省燃料運轉區域的運轉速度范圍,以達最佳制動燃料消耗比量;
透過手動或控制系統的控制,操控第二離合器(112)為聯結,以使主動旋轉動力源(100)的輸出端驅動第一驅動系統(1001)的負載(120),或同時由充放電裝置((106))的電能,經驅動控制單元(104)操控轉作電動機功能的第一電機單元(101)、設置于第一驅動系統(1001)的第二電機單元(103)、設置于第二驅動系統(1002)的第二電機單元(103),三者全部或其中部份電機單元作電動機功能運轉,供輸出回轉動能,以及可供進一步與主動旋轉動力源(100)的回轉動能共同驅動第一驅動系統(1001)、第二驅動系統(1002)兩者或其中之一所屬的負載(120)者。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分離式串并聯混合式雙動力驅動系統,其特征在于,由第一驅動系統(1001)及第二驅動系統(1002)所構成,其第一驅動系統(1001)的結構中,由主動回轉動力源(100)輸出回轉動能的轉部,用以耦合聯結選擇性設置的傳動單元(129),及耦合聯結游星輪組(801)的游星輪(803),而第一電機單元(101)的轉部供聯結于游星輪組(801)的太陽輪(802),第一電機單元(101)的轉部與靜部間可藉驅動控制單元(104)的操控,依需要選擇性作為電動機功能運作以輸出回轉動能、或作發電機功能運作在對外輸出電能時產生阻尼,藉其阻尼的作用以使主動回轉動力源(100)的回轉動能經外環輪(804)輸出;或藉操控驅動控制單元(104)使第一電機單元(101)的靜部與轉部間呈電磁力鎖固的運作,電磁力鎖固功能亦可依需要選擇性由剎車制動器(902)所取代,并由第一電機單元(101)轉部耦合于剎車制動器(902)的轉動側,而剎車制動器(902)的靜止側為鎖固于機體或鎖固于第一電機單元(101)的靜部者,藉此使第一電機單元(101)呈鎖固而使主動回轉動力源(100)的回轉動能經外環輪(804)輸出者;
此外為配合系統由主動回轉動力源(100)驅動第一電機單元(101)作發電機功能運作,必需設置剎車制動器(901),并由上述游星輪組(801)的外環輪(804),聯結于第二第二離合器(112)的輸入端及耦合于剎車制動器(901)的轉動側,剎車制動器(901)的靜止側為固鎖于機體,第二離合器(112)的另一端可直接、或經選擇性設置的變速單元(109)對外輸出驅動負載(120),或第二離合器(112)的另一端可聯結于可差動變速單元(109)的輸入端,可差動變速單元(109)的兩可差動輸出端供驅動所各別匹配的負載(120),而構成第一驅動系統(1001);
上述第一驅動系統(1001)可依需要選擇設置或不設置第二電機單元(103),若系統的第一驅動系統(1001)依需要選擇設置第二電機單元(103)時,則第二電機單元(103)可為直接或經選擇性設置的變速單元(109)耦合聯結于負載(120),或可耦合聯結于第二離合器(112)所驅動的可差動的變速單元(109)的輸入端,第二離合器(112)及剎車制動器(901)可為個別裝置或一體共構者;
藉由第二電機單元(103)作為動力源,以耦合聯結選擇性配置的變速單元(109)或其他傳動裝置,以驅動一個或一個以上的負載(120),或依需要選擇由第二電機單元(103)的轉部聯結于可差動變速單元(109)的輸入端,可差動變速單元(109)的兩可差動輸出端供驅動所各別匹配的負載(120),而藉上述結構構成第二驅動系統(1002);
或藉操控第四離合器(132)作脫離或閉合,以操控第一驅動系統(1001)與第二驅動系統(1002)的間回轉動能的傳輸狀態者;
其主要運轉功能含:第一驅動系統(1001)的運轉功能為于剎車制動器(901)閉合而第二離合器(112)脫離時,外環輪(804)被鎖固,而由主動回轉動力源(100)單獨經游星輪(803)驅動太陽輪(802)帶動第一電機單元(101)作發電機功能運轉,以供驅動第一驅動系統(1001)本身所選擇性配置的第二電機單元(103),或供驅動第二驅動系統(1002)所配置的第二電機單元(103),或同時驅動第一驅動系統(1001)及第二驅動系統(1002)所配置的第二電機單元(103),作串聯式混合動力的運轉輸出或對儲放電裝置(106)充電功能的運作或兩種功能同時運作者;
或由第一電機單元(101)發電的電能與儲放電裝置(106)的電能,共同驅動設置于第一驅動系統(1001)的第二電機單元(103),或共同驅動設置于第二驅動系統(1002)的第二電機單元(103),或共同驅動兩驅動系統的第二電機單元(103)者;
設置于第一驅動系統(1001)的第二電機單元(103),以及設置于第二驅動系統(1002)的第二電機單元(103),可于第二離合器(112)閉合時,藉由儲放電裝置(106)的電能與主動回轉動力源(100)的回轉動能共同驅動負載(120);
于第二離合器(112)脫離而由主動回轉動力源(100)驅動第一電機單元(101)作發電機功能運轉時,第二電機單元(103)可藉由第一電機單元(101)所發電的電能,經驅動控制單元(104)的操控作串聯式混合動力的運轉者;
或藉由儲放電裝置(106)的電能經驅動控制單元(104)的操控,單獨驅動第二電機單元(103)作電動機功能驅動運轉者;
或由第一電機單元(101)發電的電能與儲放電裝置(106)的電能,經驅動控制單元(104)的操控共同驅動第二電機單元(103)作電動機功能運轉者;
此外亦可藉由第二電機單元(103)作剎車制動的再生發電功能運轉,將再生發電的電能對儲放電裝置(106)充電或對其他電能驅動的負載供電者;
第一驅動系統(1001)所選擇性配置的第二電機單元(103)的轉部與負載(120)的間可為直接、或經依需要選擇性設置變速單元(109)或其他傳動裝置,以驅動一個或一個以上的負載(120),或依需要選擇由第二電機單元(103)的轉部聯結于可差動變速單元(109)的輸入端,而由可差動變速單元(109)的兩可差動輸出端供驅動所各別匹配的負載(120)者;藉上述第一驅動系統(1001)的構成結構及運作以驅動所匹配的負載(120)者;
此外并可依需要選擇性將第一驅動系統(1001)的主動回轉動力源(100)的回轉動能輸出端,或所耦合聯結的傳動單元(129)輸出端耦合聯結于第四離合器(132)的輸入端,而第四離合器(132)的輸出端,則供耦合聯結于作為第二驅動系統(1002)動力源的第二電機單元(103)的轉部、或供耦合聯結于選擇性設置的變速單元(109)的輸出端;或供耦合聯結于作為第二驅動系統(1002)動力源的第二電機單元(103)的轉部、或供耦合聯結于選擇性配置于第二驅動系統(1002),供耦合于兩個或兩個以上負載(120)的可差動的變速單元(109)輸入端,以供操控第一驅動系統(1001)與第二驅動系統(1002)間回轉動能的傳輸狀態者;
上述第一驅動系統(1001)為可依需要選擇設置或不設置第二電機單元(103),第二電機單元(103)可為直接或經選擇性設置的變速單元(109)耦合聯結于負載(120),或耦合聯結于第二離合器(112)所驅動的可差動的變速單元(109)的輸入端,第二離合器(112)及剎車制動器(901)可為個別裝置或一體共構者;
第二驅動系統(1002)藉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第二電機單元(103)作為動力源,以個別耦合聯結選擇性配置的可差動的變速單元(109)或其他傳動裝置,以驅動各別所耦合的負載(120),而藉上述結構構成第二驅動單元(1002);
或藉操控第四離合器(132)作脫離或閉合,以操控第一驅動系統(1001)與第二驅動系統(1002)的間回轉動能的傳輸狀態者。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楊泰和,未經楊泰和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091735.5/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混合動力車輛的能量回饋控制方法
- 下一篇:空心重組竹及其制造方法
- 同類專利
- 專利分類
B60K 車輛動力裝置或傳動裝置的布置或安裝;兩個以上不同的原動機的布置或安裝;輔助驅動裝置;車輛用儀表或儀表板;與車輛動力裝置的冷卻、進氣、排氣或燃料供給結合的布置
B60K6-00 用于共用或通用動力裝置的多個不同原動機的布置或安裝,例如具有電動機和內燃機的混合動力系統
B60K6-08 . 包括燃機以及機械或流體能量儲存裝置的原動機
B60K6-20 . 包括電動機和內燃機的原動機,例如HEVs
B60K6-22 ..以專門適用于HEVs的設備、部件或裝置為特征的
B60K6-42 ..以混合電動車輛的體系結構為特征的
B60K6-50 ..以傳動單元的類型或布置為特征的動力傳動系統結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