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不同管徑的管材結合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091491.0 | 申請日: | 2013-03-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061381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9-24 |
| 發明(設計)人: | 廖玉柱 | 申請(專利權)人: | 廖玉柱 |
| 主分類號: | F16L15/08 | 分類號: | F16L15/08;F16L13/16 |
| 代理公司: | 隆天國際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趙根喜;呂俊清 |
| 地址: | 中國臺*** | 國省代碼: | 中國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不同 管材 結合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有關于一種不同管徑的管材結合結構,主要利用內、外螺紋鎖固以及強力嚙夾的方式,將不同管徑的二管材予以結合成一體的技術上。
背景技術
按,傳統在制作具有大、小兩種不同管徑的管材時,有二種方式。第一種方式:利用車削方式將管材車制成管徑較小的部分與管徑較大的部分。
第二種方式:將管材分成管徑較小的部分與管徑較大的部分,再利用熱熔摩擦方式將管徑較小的部分與管徑較大的部分結合成一體。
惟,上述兩種方式所制作而成具有大、小兩種不同管徑的管材時,都各有其缺點:第一種利用車床車制而成的方式,不但增加耗材與成本,同時亦浪費車制時所需的人力與工時。
第二種借由熱熔摩擦的方式,則容易因為高壓造成結合部分產生較大的毛細孔,徑而導致滲漏的情形。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傳統利用車制與熱熔摩擦方式所既存的問題與缺失,積極地投入創新與改良的精神,完成不同管徑的管材結合結構。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出一種不同管徑的管材結合結構,包括一較小管徑的管材和一較大管徑的管材,所述較小管徑的一管材設有一外螺紋與一結合槽,所述較大管徑的管材設有對應的一內螺紋與一結合部;所述較小管徑的管材和所述較大管徑的管材利用所述外螺紋與所述內螺紋互相鎖固,再通過于所述較大管徑的管材的所述結合部外緣施以強力嚙夾,使得所述結合部與所述結合槽結合成一體,同時讓所述內螺紋與所述外螺紋的螺牙永久變形而無法旋動。
本發明還提出一種不同管徑的管材結合結構,包括較小管徑的內接管、六角螺帽、較大管徑的管接頭和外接管,所述較小管徑的內接管套設有所述六角螺帽,所述較小管徑的內接管設有一外螺紋與第一結合槽,所述較大管徑的管接頭設有對應的內螺紋與第一結合部,所述較大管徑的管接頭的所述第一結合部外部設有第二結合槽,所述外接管對應于所述第二結合槽處設有第二結合部;不同管徑的所述內接管與所述較大直徑的管接頭利用所述外螺紋與所述內螺紋互相鎖固,再通過于所述較大管徑的管接頭的所述第一結合部外緣施以強力嚙夾,使得所述第一結合部與所述第一結合槽結合成一體,同時讓所述內螺紋與所述外螺紋的螺牙永久變形而無法旋動,最后再將所述外接管套設在所述較大管徑的管接頭上,再于所述外接管的所述第二結合部外緣施以強力嚙夾,使得所述第二結合部與所述第二結合槽結合成一體。
本發明還提出一種不同管徑的管材結合結構,包括最小管徑的管材、較大管徑的管材和最大管徑的管材,所述最小管徑的管材設有第一外螺紋、第二外螺紋、第一結合槽和第二結合槽,所述較大管徑的管材設有對應的第一內螺紋與第一結合部,所述最大管徑的管材設有對應的第二內螺紋與第二結合部;所述較大管徑的管材與所述最大管徑的管材的所述第一內螺紋、第二內螺紋分別鎖固于所述最小管徑的管材的所述第一外螺紋、所述第二外螺紋,再分別于所述較大管徑的管材與所述最大管徑的管材的所述第一結合部、所述第二結合部外緣施以強力嚙夾,使得所述第一結合部、所述第二結合部與所述第一結合槽、所述第二結合槽結合成一體,同時讓所述第一內螺紋、第二內螺紋與所述第一外螺紋、第二外螺紋的螺牙永久變形而無法旋動。
發明解決問題的技術手段以及對照現有技術的功效在于:
較小管徑的管材設有外螺紋與結合槽,較大管徑的管材設有對應的內螺紋與結合部;結合時,僅需先將不同管徑的二管材利用內、外螺紋互相鎖固,再于管材的結合部外緣施以強力嚙夾,使得結合部可以與結合槽結合成一體,同時讓內、外螺紋的螺牙永久變形而無法旋動,最后再磨掉較大管徑的管材結合部外緣嚙合之后所留下的夾痕即可制作完成,俾能減少利用車床車削所耗費的材料與人力工時,同時亦可避免借由熱熔摩擦結合產生較大的毛細孔造成滲漏的情形,具有功效上的增進,為其主要目的達成者。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一的立體組合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一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一的鎖固狀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一的嚙夾狀態示意圖。
圖5為圖4的B-B剖面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實施例二的立體組合示意圖。
圖7為本發明實施例二的斷面組合示意圖。
圖8為本發明實施例二的嚙夾狀態示意圖。
圖9為圖8的D-D剖面示意圖。
圖10為本發明實施例三的立體組合示意圖。
圖11為本發明實施例三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12為本發明實施例三的鎖固狀態示意圖。
圖13為本發明實施例三的嚙夾狀態示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廖玉柱,未經廖玉柱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091491.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