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反應擠出制備改性纖維素阻燃纖維的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310089069.1 | 申請日: | 2013-03-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147145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6-12 |
| 發明(設計)人: | 程博聞;陸飛;宋俊;紀秀杰;王樂軍;高磊 | 申請(專利權)人: | 天津工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D01F2/02 | 分類號: | D01F2/02;D01F1/07;D01D1/04;D01D5/1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00160***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反應 擠出 制備 改性 纖維素 阻燃 纖維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改性纖維素阻燃纖維的制備技術,具體為一種反應擠出制備改性纖維素阻燃纖維的方法。
背景技術
纖維素是自然界賜予人類的最豐富的天然高分子物質,它不僅來源豐富,而且是可再生的資源。加工和利用纖維素材料對世界循環經濟和可持續發展具有積極意義。但由于纖維素材料遇火極易燃燒,極限氧指數只有17左右,限制了其在生活、工業等領域的使用。因此,為防止火災生產阻燃纖維素材料已成為不可忽視的社會問題,愈來愈受到人們的重視。
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根據纖維素的不同用途,對其纖維的燃燒性能提出了具體的要求或限制,并制定了相應的法規,規定了纖維素制品必須達到一定的阻燃標準。在政策和規定的促進下,阻燃纖維素纖維的研究與開發獲得了越來越多的關注。文獻號為CN1563160A、CN101307565A的中國發明專利公開了解決阻燃的一些方法,就是合成新型的纖維素用阻燃劑,之后通過共混或后整理的方法制備得到具有阻燃性能的纖維素纖維。但上述專利只說明了阻燃劑可作為添加組分用于纖維素制備工藝中,并沒有相關阻燃纖維素纖維的制備方法。
文獻號為CN1098149A、CN101387013A、CN101215726A的中國發明專利中,公開了將阻燃劑加入的粘膠紡絲液中,制備阻燃纖維素纖維的方法。但由于采用的是粘膠紡絲方法,決定了該阻燃纖維整個生產工藝達不到節能環保要求、且工藝復雜、流程長。且上述阻燃纖維素纖維主要采用共混方法制得,共混法生產阻燃粘膠纖維時,通常需要添加分散劑、乳化劑等提高阻燃劑在原液中的分散性和相容性,生產工藝更為復雜,流程長、效率低;該方法通常阻燃劑添加量較大,這樣造成阻燃纖維成本升高,而纖維力學性能明顯下降。
文獻號為CN1920128A的中國發明專利中,公開了一種將惰性阻燃材料電氣石和二氧化硅納制成納米添加劑,再與纖維素混合制成紡絲液進行紡絲。文獻號為CN101608348的中國發明專利中,公開了一種阻燃纖維素纖維的制備方法,就是將阻燃劑加入到離子液體中,通過機械攪拌使其分散均勻,再將纖維素溶解在其中制備阻燃紡絲液,經濕法或干濕法紡絲制備阻燃纖維素纖維。上述兩種阻燃纖維素纖維的制備方法采用的同樣是共混法,雖然使用的紡絲工藝無需加入其它添加劑即可使阻燃劑分散均勻,但是阻燃劑與纖維素分子間是以物理作用(如范德華力,分子間作用力)相結合,以致隨著纖維使用時間以及水洗次數的增加,阻燃劑流失嚴重,其在纖維中的含量降低;纖維阻燃效果也隨之下降,阻燃時間縮短,導致阻燃纖維的使用壽命縮短。且專利CN101608348中,采用的是濕法或干濕法紡絲工藝,混合與溶解制備阻燃紡絲液時間過長,從而使整個紡絲工藝效率低下。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一種反應擠出制備改性纖維素阻燃纖維的方法,克服了阻燃纖維素纖維現有生產技術中的缺點。本發明公開的改性纖維素阻燃纖維制備方法具有工藝簡單,反應時間短,生產效率高,且工業化易實施,可保證產品質量穩定可靠等特點,所得改性纖維素阻燃纖維不含鹵素,環保無污染,熱穩定性好,阻燃性能優異。
本發明解決所述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是:設計一種反應擠出制備改性纖維素阻燃纖維的方法,該制備方法的具體步驟如下:
1.纖維素、溶劑和阻燃劑的預混合——將干燥后含水率小于0.5%的纖維素粉碎成纖維素粉末后,與縛酸劑、阻燃劑和溶劑按一定質量比加入到高速混合機中混合均勻。所述纖維素為木漿、棉漿或竹漿中的一種,其聚合度在400~1000之間,阻燃劑為新型磷系阻燃劑,溶劑為離子液體,縛酸劑為碳酸鉀;所述縛酸劑與阻燃劑質量比為0.1~0.5∶1,阻燃劑與纖維素質量比為0.5~2∶1.纖維素與溶劑質量比為10~25∶90~75;
所述磷系阻燃劑為磷酰氯化合物,具體為O,O-二乙基硫代磷酰氯、O,O-二丁基硫代磷酰氯、O,O-二異丙基硫代磷酰氯、5,5-二甲基-1,3-二氧磷雜環己烷磷酰氯和5,5-二甲基-1,3-二氧雜環己內硫代磷酰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天津工業大學,未經天津工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089069.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直管式防臭地漏
- 下一篇:集裝箱固定旋鎖自動裝卸設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