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線纜接頭無效
| 申請號: | 201310088976.4 | 申請日: | 2013-03-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138103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6-05 |
| 發明(設計)人: | 張文晟;楊國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蘇州瑞可達連接系統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R13/52 | 分類號: | H01R13/52;H01R13/50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15007 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線纜 接頭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電信號、電源信號的傳輸設備,具體涉及一種線纜接頭。
背景技術
線纜接頭廣泛應用于電信號的連接,如信號源與各種電氣或電子設備間的連接,使信號源可以直接對電氣或電子設備饋送所需的電信號,因此,維持信號源與電氣或電子設備間的信號連接暢通是必要的,勢必要求線纜接頭具有良好的密封性。
現有的線纜接頭的結構如圖1所示,包括外套管5、內殼體6和外殼體7,所述外套管5套設于內殼體6的外側,所述外殼體7的左端伸入外套管5和內殼體6之間,且與內殼體6螺紋連接;內、外殼體的螺紋連接處右側的內、外殼體之間設有O型密封圈8,用于內、外殼體之間的密封,防止漏電。但是該O型密封圈位于螺紋連接處的右側,在將外殼體插入外套管和內殼體之間、并將其與內殼體螺接之前,需將O型密封圈嵌裝在外殼體內,致使組裝內、外殼體時,看不到O型密封圈,容易漏裝O型密封圈;另一方面,在內、外殼體插接時,常出現內殼體端部將O型密封圈頂出的情況,導致O型密封圈安裝不到位,起不到密封的作用。
發明內容
本發明目的是提供一種線纜接頭,O型密封圈安裝方便、不易漏裝,保證O型密封圈的安裝位置。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線纜接頭,包括內殼體、外殼體、套設于所述內殼體外側的外套管,所述外殼體的內孔壁上設有內螺紋,所述內殼體的外壁上設有與所述內螺紋連接的外螺紋,所述外殼體的一端插設于外套管和內殼體之間,所述外殼體與內殼體之間設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和所述內、外殼體之間的螺紋連接處在所述外殼體的插送方向上前后設置。
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外殼體的左端插設于外套管和內殼體之間,所述密封圈設于所述內、外殼體之間的螺紋連接處的左側。
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內殼體的外壁上、外螺紋的左側設有環形凹槽,所述密封圈嵌設于該凹槽內。
優選的,所述密封圈為O型密封圈。
通過上述結構,將O型密封圈移裝至內殼體上,在將外殼體插入外套管和內殼體之間、并將其與內殼體螺接之前,已將O型密封圈嵌裝在內殼體外壁上的凹槽內,O型密封圈可見,不易漏裝;同時,在內、外殼體插接時,位于凹槽內的O型密封圈不會被外殼體頂出,從而O型密封圈安裝到位,密封效果好。
由于上述技術方案運用,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的優點是:
1.本發明將O型密封圈和所述內、外殼體之間的螺紋連接處在所述外殼體的插送方向上前后設置,并將O型密封圈移裝至內殼體上,在將外殼體插入外套管和內殼體之間、并將其與內殼體螺接之前,已將O型密封圈嵌裝在內殼體外壁上的凹槽內,O型密封圈可見,不易漏裝;同時,在內、外殼體插接時,位于凹槽內的O型密封圈不會被外殼體頂出,從而O型密封圈安裝到位,密封效果好。
附圖說明
圖1是背景技術中現有的線纜接頭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5、外套管;6、內殼體;7、外殼體;8、O型密封圈;
圖2是本發明實施例一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實施例一的結構分解圖;
其中:1、內殼體;10、外螺紋;2、外殼體;20、內螺紋3、外套管;4、密封圈。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描述:
實施例一:參見圖2、3所示,一種線纜接頭,包括內殼體1、外殼體2、套設于所述內殼體1外側的外套管3,所述外殼體2的內孔壁上設有內螺紋20,所述內殼體1的外壁上設有與所述內螺紋20連接的外螺紋10,所述外殼體2的左端插設于外套管3和內殼體1之間。
所述外殼體2與內殼體1之間設有密封圈4,本實施例中,密封圈4選用O型密封圈,該O型密封圈和所述內、外殼體之間的螺紋連接處在所述外殼體2的插送方向上前后設置,即該O型密封圈設于所述內、外殼體之間的螺紋連接處的左側。
所述內殼體1的外壁上、外螺紋10的左側設有環形凹槽,所述O型密封圈嵌設于該凹槽內。
本發明將O型密封圈移裝至內殼體上,在將外殼體插入外套管和內殼體之間、并將其與內殼體螺接之前,已將O型密封圈嵌裝在內殼體外壁上的凹槽內,O型密封圈可見,不易漏裝;同時,在內、外殼體插接時,位于凹槽內的O型密封圈不會被外殼體頂出,從而O型密封圈安裝到位,密封效果好。
以上所述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所述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蘇州瑞可達連接系統有限公司,未經蘇州瑞可達連接系統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088976.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