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公路路口橋無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310088028.0 | 申請日: | 2013-03-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161107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6-19 |
| 發(fā)明(設計)人: | 張姝婧 | 申請(專利權)人: | 張姝婧 |
| 主分類號: | E01C1/04 | 分類號: | E01C1/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輕創(chuàng)知識產(chǎn)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楊立 |
| 地址: | 430063 湖北省***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公路 路口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城市交通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公路路口橋。
背景技術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擁有私家車的人數(shù)越來越多,交通壓力的增大,現(xiàn)有通過紅綠燈作為控制信號控制個方向車輛行駛已無法滿足日益增大的車流量,現(xiàn)有在公路路口一般采用兩種方式來解決車流問題,其一是在公路路口采用大轉盤來解決車流問題,這樣做雖然使車流大的方向暢通,但是造成了路口空間占用大,并且若轉盤一處擁堵則所有方向全部擁堵,容錯率比較差;其二就是設置大量的高架橋,使各直行方向從橋上行駛,轉彎方向在橋下行駛,雖然解決了部分問題,但是由于仍然需要紅綠燈,交通效率仍然比較低。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公路路口橋來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路口空間占用大,路口建設成本高,以及路口容錯率差的問題。
本發(fā)明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公路路口橋,包括橫向地面大道和縱向地面大道和兩座弧形橋,所述兩座弧形橋的弧口相對設置,所述每座弧形橋分別包括一座弧形橋主橋、一座弧形橋上橋引橋和一座弧形橋下橋引橋,所述弧形橋上橋引橋和弧形橋下橋引橋沿橫向地面大道方向設置,所述一座弧形橋的弧形橋上橋引橋的一端和弧形橋下橋引橋的一端分別與橫向地面大道路口處相連接,所述一座弧形橋的弧形橋上橋引橋的另一端和弧形橋下橋引橋的另一端分別與該弧形橋的弧形橋主橋的兩端相連接,所述縱向地面大道與橫向地面大道的一側相連接或縱向地面大道分別與橫向地面大道的兩側相連接。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在使用本發(fā)明公路路口橋,通過在橫向地面達到方向設置相對的兩個弧形橋,在縱向地面大道與橫向地面大道一側相連接時,公路路口為丁字路口,在縱向地面大道分別與橫向地面大道的兩側相連接時公路路口為十字路口,通過兩個弧形橋形成的環(huán)路完成各方向車輛的左轉右轉以及掉頭的問題,即無需紅綠燈作為控制條件就可實現(xiàn)各向暢通,并且由于車道行駛唯一,使整個行駛過程簡化,司機不會產(chǎn)生迷惑,進而提高交通效率,解決道路擁堵的問題,并且本發(fā)明公路路口橋占地面積小,節(jié)約了建設空間以及建設成本,且本發(fā)明公路路口橋容錯率高,如果地面道路一個方向擁堵,車輛可通過弧形橋繞過車輛擁堵方向,不會對交通造成影響,提高交通效率。
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本發(fā)明還可以做如下改進。
進一步,所述高架橋上的直行道為雙向四車道以上,所述橫向地面大道或縱向地面大道為雙向四車道以上;
進一步,所述高架橋下方的橫向地面大道上路口中央處設有兩個掉頭處。
采用上述進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雙向四車道以上能提高交通效率,通過橫向地面大道上公路路口處設有的兩個掉頭處能無需上弧形橋就能實現(xiàn)掉頭。
進一步,所述公路路口所在地面之下還設有地下人行通道,當所述縱向地面大道與橫向地面大道的一側相連接時,所述地下人行通道設有三個入口,所述三個入口通過設置于地下的倒T字型通道相連接;當所述縱向地面大道分別與橫向地面大道的兩側相連接時,所述地下人行通道設有四個入口,所述四個入口通過設置于地下的工字型通道相連接。
采用上述進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過規(guī)定行駛方向能進一步提高交通效率,通過設置工字型或倒T字形地下人行通道,能使每一個路口方向的行人能十分方便抵達另外方向路口,使公路路口橋的功能進一步加強,進一步提高交通效率。
進一步,所述每座弧形橋上橋引橋和每座弧形橋下橋均為單車道以上,所述一座弧形橋的弧形橋上橋引橋和弧形橋下橋引橋相互平行。
進一步,所述每座弧形橋主橋均為半圓弧形,所述每座弧形橋主橋橋面向弧形內方向傾斜。
采用上述進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車輛行駛在弧形橋上時,由于行駛方向不斷改變,需要一定的向心力來保持車輛平衡,否則車輛就會向外傾斜,并且車輛速度越快,傾斜程度越大,采用傾斜的弧形橋橋面,能將重力與橋面支持力的合力能產(chǎn)生向心力,使車輛行駛更為穩(wěn)定,進一步提高交通安全性。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丁字公路路口結構圖;
圖2為本發(fā)明十字公路路口結構圖;
圖3為本發(fā)明含高架橋十字公路路口結構圖。
附圖中,各標號所代表的部件如下:
1、縱向地面大道,2、橫向地面大道,3、弧形橋,4、弧形橋上橋引橋,5、弧形橋下橋引橋,6、弧形橋主橋,7、地下人行橫道,8、高架橋,9、掉頭處。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張姝婧,未經(jīng)張姝婧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088028.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 上一篇:一種新型曲軸箱通風出氣管加熱器結構
- 下一篇:一種礦用新型百葉窗脫水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