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熱管式移動供熱相變蓄熱裝置無效
| 申請號: | 201310085225.7 | 申請日: | 2013-03-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185367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7-03 |
| 發明(設計)人: | 趙海龍 | 申請(專利權)人: | 青島奧環新能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4D15/02 | 分類號: | F24D15/02 |
| 代理公司: | 濟南舜源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肖峰 |
| 地址: | 266555 山東省***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熱管 移動 供熱 相變 蓄熱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移動供熱設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熱管式移動供熱相變蓄熱裝置。
背景技術
根據蓄熱介質和熱能儲存形式的不同,蓄熱裝置可分為顯熱儲能和相變儲能。顯熱儲能蓄熱裝置在工業中應用已久,但是顯熱儲能蓄熱裝置存在儲能密度低、體積大、蓄熱不能恒溫等缺點,在工業余熱回收中具有很大的局限性。相變儲能蓄熱裝置與顯熱儲能蓄熱裝置相比,具有較高的儲能密度,能極大的減少換熱設備的體積和重量。工業余熱回收過程中,還需要解決廢熱回收的速率,熱管是一種高效的導熱元件,具有優良的導熱性能,可根據不同的余熱溫度選定相應的管材和工質,實現中高溫余熱回收和利用。當前利用相變材料進行廢氣和廢水的余熱回收移動供熱裝置存在蓄熱、放熱時間長、蓄熱密度低、經濟效益差等缺點。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一種熱管式移動供熱相變蓄熱裝置,該移動供熱相變蓄熱裝置具有結構新穎,蓄熱及放熱效率高的優勢。
本發明為了實現上述目的,采用的技術解決方案是:
熱管式移動供熱相變蓄熱裝置,包括罐體和運輸裝置,罐體固定在運輸裝置上,所述罐體由橫向設置的隔板分成上下兩部分,上部為蓄熱室,下部為熱源室,蓄熱室與熱源室內設置有將熱源室內熱量傳遞至蓄熱室內的熱管,蓄熱室內設置有換熱管,換熱管的進口和出口位于蓄熱室外部,換熱管的周圍填充有相變材料,所述熱源室是待回收熱源流體的通道,熱源室上連接有熱源流體進管和熱源流體出管。
優選地,所述熱管外套有金屬肋片,多根熱管并聯連接,熱管采用直觀、彎管、或盤管。
優選地,所述罐體為圓柱體或橢圓體,罐體外敷有隔熱層。
優選地,所述蓄熱室內豎立有至少兩塊支撐隔板,支撐隔板由蓄熱室頂端延伸至底端,換熱管穿在支撐隔板上。
優選地,所述蓄熱室上設置有溫度表,蓄熱室的上部連接有泄壓管,泄壓管上連接有第一閥門。
優選地,所述蓄熱室上部連接有注料管,注料管上連接有第二閥門;蓄熱室下部連接有出料管,出料管上連接有第三閥門。
優選地,所述換熱管進口的管體上連接有第四閥門,換熱管出口的管體上連接有第五閥門。
優選地,所述熱源流體進管上連接有第六閥門,熱源流體出管上連接有第七閥門。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
此種熱管式移動供熱相變蓄熱裝置的工作原理是:高溫流體進入熱源室內,依靠熱管將熱量傳遞給蓄熱室內的相變材料,當相變材料的溫度升高到與高溫流體溫度接近時,停止充熱。放熱時,冷水通過蓄熱室內的換熱管,通過第四閥門和第五閥門的調節可獲得不同溫度的熱水或蒸汽。
換熱管的結構可以是豎管式、橫管式或盤管式,換熱管的內外傳熱表面既可是光滑表面,也可以是翅片表面,換熱管既可是由單管組成,也可由多管組成。
支撐隔板一般需要兩塊以上,形狀可以根據需要來確定,主要是防止運輸過程中液體晃動和支撐換熱管的作用。
本發明將熱管技術、相變蓄熱技術以及移動供熱技術有機結合,專門針對煙氣、冷凝水等非潔凈高溫流體的余熱回收,極大提高了移動供熱裝置的蓄熱能力,降低移動供熱的運輸成本,同時為用戶提供蒸汽和熱水。
本發明可廣泛應用于各類工業的廢氣和廢水,對用戶有極強的適用性。
附圖說明
圖1是熱管式移動供熱相變蓄熱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進行詳細說明:
結合圖1,熱管式移動供熱相變蓄熱裝置,包括罐體22和載重汽車1,罐體22固定在載重汽車1上,所述罐體22由橫向設置的隔板9分成上下兩部分,上部為蓄熱室16,下部為熱源室7,蓄熱室16與熱源室7內設置有將熱源室7內熱量傳遞至蓄熱室16內的熱管8。蓄熱室16內設置有換熱管6,換熱管6的進口和出口位于蓄熱室16外部,換熱管6的周圍填充有相變材料24,所述熱源室7是待回收熱源流體的通道,熱源室7上連接有熱源流體進管11和熱源流體出管4。
熱管8外套有金屬肋片,多根熱管8并聯連接,熱管采用彎管。罐體22為圓柱體,罐體22外敷有隔熱層。蓄熱室16內豎立有三塊支撐隔板17,支撐隔板17由蓄熱室16頂端延伸至底端,換熱管6穿在支撐隔板17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青島奧環新能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未經青島奧環新能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085225.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樹木三維綠量測量方法及系統
- 下一篇:一種液態散熱方式的大型LED燈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