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高連通性多孔支架的制備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310085025.1 | 申請日: | 2013-03-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230621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8-07 |
| 發明(設計)人: | 樊瑜波;范杰;周鋼;劉笑宇;侯永昭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
| 主分類號: | A61L27/12 | 分類號: | A61L27/12;A61L27/56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00191***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連通性 多孔 支架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組織工程和再生醫學中多孔支架的制備工藝,采用改良的“氣體發泡-高溫燒結法”制備多孔羥基磷灰石支架,并改善其內部的孔隙結構。
背景技術
隨著組織工程的發展,支架材料結構參數對組織體內和體外的再生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很多研究發現,多孔支架內部更好的孔隙連通性可以促使種子細胞向內遷移、組織向內長入。
中國專利CN1903384介紹了利用磷灰石粉末為基料,通過與過氧化氫和發泡分散劑混合配成泥漿,經過發泡-高溫燒結制備不同孔徑尺寸和孔隙率的多孔支架材料。由于發泡形成的多孔結構,包括孔徑開口、連通的曲率等參數,存在極大的不可控性,所以多孔支架內部不可避免地會形成連通性差、甚至不連通的孔洞。然而,在維持孔隙形狀、尺寸和孔隙率一定的前提下,通過傳統手段很難提高多孔支架的孔隙連通性,并且最終會限制細胞的內生長或新生組織的長入。因此,迫切需要一種有效的工藝來改善多孔支架的孔隙連通性。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多孔支架孔隙連通的局限性,尋求一種簡單有效的方法,制備高連通性的多孔支架材料。它不但可以在組織再生過程中為細胞提供三維支撐,而且可以滿足營養物質的輸送、細胞向內遷移、組織向內長入的需要。
本發明是一種基于傳統“發泡-燒結”工藝的多孔支架制備方法,步驟包括:(1)漿料獲取:將基材粉末加水配成懸濁液,以6000r/min轉速離心10min,獲得漿料;(2)漿料調和:將漿料、甲基纖維素、聚乙二醇(PEG6000)按照比例250:1:2充分混合并加入0.25%或0.5%的頭發絲;(3)緩慢發泡:加入體積濃度為30%的過氧化氫溶液混合均勻,控制溫度為45°C發泡1小時;(4)烘干:將發泡后的漿料置于45°C烘箱烘烤12小時至干燥;(5)高溫燒結成型:將多孔支架坯體置于1100°C高溫煅燒,升溫速度為10°C/min,燒結時間為2小時。
本發明利用頭發絲高溫下可以分解成氣體的特點,在多孔支架內部制造孔道,從而提高多孔材料內部孔洞連通性。例如頭發絲由角質蛋白組成,具有來源充足,容易獲取等優點,長約1~2毫米的頭發絲的韌度可以滿足不隨充分攪拌而變形,可以在發泡過程中串聯多個氣孔;埋在多孔支架坯體中的頭發絲在燒結過程中被高溫分解,在支架內部留下很多條孔隙通道,將發泡形成的氣孔連接起來;直徑為50~100微米的頭發絲,高溫燒結后形成相應尺寸的孔隙通道,可以滿足大多數種子細胞的生長、增殖和遷移。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利用頭發絲制備高連通性多孔支架示意圖
圖2是采用本發明方法制備的多孔支架掃描電鏡圖
圖3是采用本發明方法制備的多孔支架CT掃描圖,圖中箭頭指示為頭發絲形成的微米級孔道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闡述。
例1將羥基磷灰石粉末配成懸濁液,以6000r/min的轉速離心10分鐘,獲得羥基磷灰石漿料。將羥基磷灰石漿料、甲基纖維素、聚乙二醇按照比例250:1:2充分混合,在混合泥漿中加入體積濃度為30%的過氧化氫溶液,低速低溫攪拌均勻。將混合漿料填置于合適尺寸的模具中,控制溫度為45°C,發泡1小時后置于烘箱內12小時烘干,獲得多孔支架坯體。將坯體置于1100°C高溫煅燒(升溫速度為10°C/min),2小時后常溫冷卻,即可得到P-I型多孔支架。經實驗測定,該種多孔支架的平均孔徑尺寸為253μm,孔隙率為51.5%,比表面積為8.60mm2/mm3,滲透率為0.31μm2,壓縮模量為69.7MPa,抗壓強度為1.93MPa。
例2將羥基磷灰石粉末配成懸濁液,6000r/min轉速離心10min,獲得羥基磷灰石漿料。將羥基磷灰石漿料、甲基纖維素、聚乙二醇按照比例250:1:2充分混合,在混合泥漿中加入0.25%的頭發絲(長約1~2毫米,直徑50~100微米)和體積濃度為30%的過氧化氫溶液,低速低溫攪拌均勻。將混合漿料填置于合適尺寸的模具中,控制溫度為45°C,發泡1小時后置于烘箱內12小時烘干,獲得多孔支架坯體。將坯體置于1100°C高溫煅燒(升溫速度為10°C/min),2小時后常溫冷卻,即可得到P-II型多孔支架。經實驗測定,該種多孔支架的平均孔徑尺寸為249μm,孔隙率為52.5%,比表面積為8.62mm2/mm3,滲透率為1.06μm2,壓縮模量為46.3MPa,抗壓強度為1.86MPa。
例3將羥基磷灰石粉末配成懸濁液,6000r/min轉速離心10min,獲得羥基磷灰石漿料。將羥基磷灰石漿料、甲基纖維素、聚乙二醇按照比例250:1:2充分混合,在混合泥漿中加入0.5%的頭發絲(長約1~2毫米,直徑50~100微米)和體積濃度為30%的過氧化氫溶液,低速低溫攪拌均勻。將混合漿料填置于合適尺寸的模具中,控制溫度為45°C,發泡1小時后置于烘箱內12小時烘干,獲得多孔支架坯體。將坯體置于1100°C高溫煅燒(升溫速度為10°C/min),2小時后常溫冷卻,即可得到P-III型多孔支架。經實驗測定,該種多孔支架的平均孔徑尺寸為250μm,孔隙率為53.3%,比表面積為8.45mm2/mm3,滲透率為7.82μm2,壓縮模量為43.8MPa,抗壓強度為1.31MPa。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未經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085025.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提高一次鹽泥洗滌能力的方法
- 下一篇:一種懸浮抱桿分段吊裝鋼管桿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