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流體通斷方法及流體通斷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083300.6 | 申請日: | 2013-03-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161979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6-19 |
| 發明(設計)人: | 葉曉豐 | 申請(專利權)人: | 葉曉豐 |
| 主分類號: | F16K13/08 | 分類號: | F16K13/08 |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誠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偉敏 |
| 地址: | 325604 浙***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流體 方法 裝置 |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流體控制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流體通斷方法及流體通斷裝置。
?
背景技術
在生產生活中,常會有需要對流體進行斷流及使其流通。在無外力影響下流體的流動特點是從高液位端流向低液位端,現有控制流體通斷的方法基本是采用截流件來斷流和開流,即斷流時利用截流件截斷高液位端與低液位端之間的通路,開流時釋放節流件,打開高液位端與低液位端之間的通路。常見的閥門就是利用這一原理實現流體截流、開流,閥門中的截流件也就是閥芯。然而截流件在整個截流裝置中是最重要的部件也是最易損壞的部件,因為它不像閥座本身那樣是一個整體,強度較大,但在斷流后卻要承受高液位端與低液位端之間的壓差;而在開流時尤其是部分開流時,流體會一直沖擊截流件,也會使截流件一直處于損耗狀態。而且,每一次的開流、斷流,都需要截流件發生位置、角度變化,例如閥芯會與閥座之間發生相對移動或轉動,產生摩擦,這也是截流件損耗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一旦截流件發生損壞,整個截流裝置也會立即失效。再者,利用截流件來實現斷流、開流時,若高液位端的液位持續增高或是液壓持續增大,此時截流件上承受的壓力會超出安全承壓范圍,會導致截流件損壞甚至引發安全事故。
參見中國專利文獻上公開的“流體截流器”,其公告號為CN1421632A,該流體截流器,包含有一本體,具有一容室,一入口、一出口及一管制口,分別設于該本體內并與該容室相通,該入口及該出口是供流體流入及流出;一控制機構,用以控制該入口及該出口是否相通,該控制機構具有一截流件及一擋環,該擋環是設于該主體容室一預定位置中,用以承置該截流件,而由該擋環的作用使該流體截流器可搭配多種不同種類的截流件。但是該種截流裝置及其使用方法來截流時仍然完全依賴截流件實現斷流、開流,在開流時尤其是不完全開流時截流件持續受到流體沖擊、在截流后截流件兩端承受壓差,容易損壞導致整個截流裝置失效,且當截流件兩端壓差超過承受范圍時不能自動疏導減壓,導致截流件易失效。
?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的流體通斷方法及流體通斷裝置均利用截流件開流和斷流,而截流件在斷流后兩端會有壓差、在開流時會受到流體的持續沖擊,因此容易損壞的不足,提供了一種利用裝置整體進行截流,而非單一處承受主要壓力,因此安全性和穩定性更好的流體通斷方法及流體通斷裝置。
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的流體通斷方法及流體通斷裝置每一次開流、斷流的轉換過程中截流件需要發生位置、角度的變化,對截流件造成損耗,因此截流件有使用次數的限制,一旦使用次數過多,就容易造成截流件磨損過劇而失效,不再具有控制流體通斷的能力的不足,提供了一種不需要采用會被磨損的截流件就能實現控制流體通斷的流體通斷方法及流體通斷裝置。
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的流體通斷方法及流體通斷裝置當截流后高壓端和低壓端壓差超過安全范圍后,不能實現自動疏導減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能自動疏導減壓來保證安全性的流體通斷方法及流體通斷裝置。
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流體通斷方法,適用于存在高低液位差的流體通斷的場合,其包括下列步驟:
a.????將一管子制成依次上下起伏的形狀,并使其兩端分別接至高液位端和低液位端。
b.????使流體流入流體通斷裝置中,推動管子起伏段下端的空氣,并將起伏段上端的空氣封一部分在起伏的波峰中形成氣封段,從而形成每一段起伏段下端為流體、上端為空氣的流體通斷裝置。
c.????在起伏段頂部開設充排氣口,在開流時打開充排氣口排氣,使氣封段所占空間減少至不能封住流體并關閉充排氣口,此時起伏段上端僅留下少部分空氣或無空氣,處于通路狀態;在斷流時利用給氣設備對最靠近高液位端的充排氣口充氣,使空氣首先灌滿第一個起伏,然后依次擠開每一個起伏段下端的流體進入下一個起伏段上端,使所有起伏段上端部分形成氣封段。
現有技術的流體通斷方式雖然不盡相同,但基本的原理都是通過截流件位置、角度的變化來隔斷高液位端或高壓端與低液位端或低壓端之間的通路,來實現斷流;打開高液位端或高壓端與低液位端或低壓端之間的通路,來實現開流。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葉曉豐,未經葉曉豐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083300.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