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電動車輛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083052.5 | 申請日: | 2013-03-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359227A | 公開(公告)日: | 2013-10-23 |
| 發明(設計)人: | 堀井義之 | 申請(專利權)人: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B62K11/00 | 分類號: | B62K11/00 |
| 代理公司: | 中科專利商標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雒運樸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電動 車輛 | ||
1.一種電動車輛,其搭載有電池(22、322),且通過該電池(22、322)的電力來對車輛驅動用電動機(21、321)進行驅動,所述電動車輛的特征在于,
所述電動車輛具備對所述電池(22、322)進行支承的電池框架(15、315),該電池框架(15、315)在所述電動車輛(1、301)的車輪(4)的左右具有左右一對的板(42、41),所述電池(22、322)分配到各所述板(42、41)上而由各所述板(42、41)支承。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動車輛,其特征在于,
所述電池(22、322)在車身側視觀察下與所述車輪(4)重疊。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電動車輛,其特征在于,
所述左右一對的板(42、41)的后部越往車身后方越向車寬方向外側擴寬,所述車輪(4)的前部(4A)位于所述左右一對的板(42、41)的后部之間。
4.根據權利要求1~3中任一項所述的電動車輛,其特征在于,
所述電池(22)以不同的大小分配到所述左右一對的板(42、41)上而由所述左右一對的板(42、41)支承,與由一方的所述板(41)支承的一側電池(61)的尺寸相比,由另一方的所述板(42)支承的另一側電池(62)的尺寸小,在另一方的所述板(42)上還支承有對所述車輛驅動用電動機(21)進行驅動的動力驅動單元(23)。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電動車輛,其特征在于,
所述車輛驅動用電動機(21)在所述車輪(4)的左右中的任一側配置于所述車輪(4)的附近,所述另一方的板(42)是相對于所述車輪(4)位于與所述車輛用驅動用電動機(21)相同側的板,在所述車輛用驅動電動機(21)與另一側電池(62)之間支承所述動力驅動單元(23)。
6.根據權利要求1~3中任一項所述的電動車輛,其特征在于,
所述電池(322)以大致相同的大小分別分配到所述左右一對的板(42、41)上而由所述左右一對的板(42、41)支承,將所述左右一對的板(42、41)在電池框架(315)的前部連結的前部板(340)上支承有對所述車輛驅動用電動機(321)進行驅動的動力驅動單元(323)。
7.根據權利要求1~6中任一項所述的電動車輛,其特征在于,
所述電池(22、322)由樹脂或金屬的罩(64、65、364)覆蓋,該罩(64、65、364)與所述板(42、41)密接。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電動車輛,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板(42、41)的上部或下部中的至少一方配置有使外部空氣向所述板(42、41)之間流通的風扇(67、267)。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電動車輛,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左右一對的板(42、41)之間設有通過所述風扇(67)將空氣向外部排出的空洞部(44),該空洞部(44)與所述罩(64、65、364)內連通。
10.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電動車輛,其特征在于,
所述電池(322)由樹脂或金屬的罩(364)覆蓋,該罩(364)與所述板(42、41)密接,在所述板(42、41)的上部或下部中的至少一方配置使外部空氣向所述板(42、41)之間流通的風扇(67),在所述左右一對的板(42、41)之間設有通過所述風扇(67)將空氣向外部排出的空洞部(44),該空洞部(44)與所述罩(364)內連通,在與所述前部板(340)抵接的所述動力驅動單元(323)的安裝面(324)上設有冷卻散熱片(324A),該冷卻散熱片(324A)向所述空洞部(44)內露出。
11.根據權利要求1~10中任一項所述的電動車輛,其特征在于,
所述車輪(4)的緩沖單元(39)通過所述左右一對的板(42、41)之間。
12.根據權利要求1~10中任一項所述的電動車輛,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電池(322)的后方且在所述左右一對的板(42、41)的后部連結所述車輪(4)的緩沖單元(339)的上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未經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083052.5/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騎乘型車輛的線束布置構造
- 下一篇:電動車輛的蓄電池單元連接結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