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長江小三鮮的加工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310082461.3 | 申請日: | 2013-03-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110138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5-22 |
| 發明(設計)人: | 彭國清 | 申請(專利權)人: | 彭國清 |
| 主分類號: | A23L1/325 | 分類號: | A23L1/325 |
| 代理公司: | 靖江市靖泰專利事務所 32219 | 代理人: | 陸平 |
| 地址: | 214500 江蘇省泰州***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長江 三鮮 加工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到食品領域,特別是涉及到長江小三鮮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術
眾所周知,多數魚類的蛋白質含量可達18%—20%,高于肉、禽、蛋、奶的蛋白質含量,而且易于消化、吸收、利用率高。魚類蛋白質的氨基酸組成齊全,含人體內不能合成的8種必需的氨基酸,且配比均衡。魚油中還含有DHA、EPA,對于人體大腦的發育、降低膽固醇和血液黏稠度、預防心、腦血管疾病有明顯的作用。妊娠期婦女和生長發育期的兒童經常?吃魚,可以促進胎兒和兒童腦細胞發育,老年人吃魚可以預防老年性癡呆癥的發病率。長江小三鮮是指針口魚、長江蝦、黃花魚;針口魚:長江中下流特色淡水魚類,魚肉質鮮美,具有“太湖三白”之一的美稱,它玲瓏嬌小,一般長十二公分左右,體呈圓柱形,因嘴細長如針頭而得名,淡水湖泊上層食浮游生物的小型魚類。它一般在二、三月份產卵。八、九月份捕撈。小黃魚的捕撈季節沒有什么具體時間,除了夏季休漁期,都有捕撈的,但秋季和冬季捕撈的小黃魚味道最佳。不管何種蝦,都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營養價值很高,其肉質和魚一樣松軟,易消化,同時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如鈣、磷、鐵等),對人類的健康極有裨益。根據科學的分析,蝦可食部分蛋白質占16~20%左右。長江口盛產長江蝦,為了提高人們的身體健康,豐富人們的餐桌及旅游攜帶、送親戚朋友提供方便。家住在長江口的我們,有責任提供一種既保鮮、又有營養價值、口胃又佳的長江小三鮮食品,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物質生活水平的需要。?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種長江小三鮮的加工方法,它能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物質生活水平的需要。本發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長江小三鮮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長江小三鮮是指針口魚、長江蝦、黃花魚;其配方相同如下:每50公斤長江蝦或魚,用食鹽1-1.5公斤,食用油2-2.5公斤,蒜泥拌醬油2-3公斤,蔥花2-3公斤,生姜2-3公斤,白酒1-2公斤。
其加工步驟相同如下:
1)揀凈雜質、清洗、淋干水份;
?2)按配方稱重,將調料與長江蝦或魚拌和均勻;
?3)烘烤,時間為5-15分鐘,加熱溫度為60-160度;
4)冷卻,風冷3-4小時或采用自然冷5-6小時,同時進行紫外線消毒;
5)包裝;分五層,a.真空包裝,并標注生產日期;b.食品塑料盒包裝,加干燥劑;c.紙盒包裝,紙盒上標注有生產日期、出廠日期、保質期、商標、生產許可證、條形碼、化驗成份表、營養成份表、份量克數、食用方法:拆封后即可食用;注意事項:當心有刺;D.透明塑料袋封口包裝;E.禮品袋包裝,標注有商標、生產許可證、條形碼、包裝日期、生產日期、保質期六個月、化驗成份表、營養成份表、注意事項,并附有說明書。本發明生產的長江小三鮮,富含蛋白質,食用方便,不加任何防腐劑,是在不同的季節吃到的理想食品。既保鮮、又有營養價值、香味純正、回味悠長,是旅游、休閑、饋贈之佳品。
具體實施方式
以長江蝦為例;
長江蝦的配方如下:50公斤長江蝦,用食鹽1.2公斤,食用油2.5公斤,蒜泥拌醬油2.5公斤,蔥花2.5公斤,生姜2.5公斤,白酒1.5公斤。
其加工步驟如下:
1)揀凈雜質、清洗、淋干水份;
?2)按配方稱重,將調料與長江蝦拌和均勻;
?3)烘烤,時間為12分鐘,加熱溫度為110度;
4)冷卻,風冷4小時,同時進行紫外線消毒;
5)包裝;分五層,a.真空包裝,并標注生產日期;b.食品塑料盒包裝,加干燥劑;c.紙盒包裝,紙盒上標注有生產日期、出廠日期、保質期、商標、生產許可證、條形碼、化驗成份表、營養成份表、份量克數、食用方法:拆封后即可食用;注意事項:當心有刺;D.透明塑料袋封口包裝;E.禮品袋包裝,標注有商標、生產許可證、條形碼、包裝日期、生產日期、保質期六個月、化驗成份表、營養成份表、注意事項,并附有說明書。本發明同時適用于長江刀魚、喬丁魚等。
本發明符合GB2736-94淡水魚類衛生標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彭國清,未經彭國清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082461.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