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太陽光強化產電的沉積型微生物燃料電池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082123.X | 申請日: | 2013-03-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199290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7-10 |
| 發明(設計)人: | 任月萍;陳陽;李秀芬;王新華;朱春燕;康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南大學 |
| 主分類號: | H01M8/16 | 分類號: | H01M8/16;H01M4/86;C02F11/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愛普納杰專利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19 | 代理人: | 何自剛;王玉松 |
| 地址: | 214122 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太陽光 強化 沉積 微生物 燃料電池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新能源與新材料應用技術領域,具體涉及利用太陽光輻射為推動力,采用光敏材料負載陰極強化微生物燃料電池的產電能力。?
背景技術
沉積物微生物燃料電池(Sediment?Microbial?Fuel?Cell,SMFC)由埋在厭氧底泥中的陽極和懸于好氧水體中的陰極組成,這種特殊結構使其適用于河流、湖泊或海洋底泥修復和固體廢棄物處理。與現有的河湖底泥原位處理技術和生態疏浚技術相比,SMFC技術可以利用天然存在的微生物將底泥中有機物徹底氧化成CO2和水,過程環保,無二次污染。?
SMFC在進行底泥原位修復的同時,還有望為水體中小型耗電裝置如傳感器等供電,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然而,SMFC目前輸出功率較低,還不能滿足商業化的要求,因此如何提高體系的產電性能,降低其運行成本自然成為了該領域亟待解決的問題。SMFC以空氣中大量存在的氧氣為陰極終端電子受體。雖然氧氣具有較高的還原電勢,但其在陰極表面的還原反應(ORR)速率較慢,嚴重限制了SMFC的輸出功率。?
近年來,在陰極表面負載ORR催化劑如Pt、CoTTMP和FePc等可以顯著提高SMFC體系的輸出功率。然而,Pt催化劑高昂的價格無疑會增大SMFC的成本,限制其實際應用,過渡金屬大環化合物CoTTMP和FePc雖然也具有ORR催化活性但是穩定性較差,電極性能會隨著運行時間的延長不斷衰減。?
光催化材料又稱光觸媒,在光激發下,電子從價帶躍遷到導帶位置,在導帶形成光生電子,在價帶形成光生空穴。光生電子和空穴在內部電場作用下分離并遷移到材料表面,進而在表面發生氧化還原反應。一方面光生電子進入電路傳遞給陰極終端電子受體O2,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另一方面光生空穴具有強氧化性,可以氧化陰極區有機物,保持陰極附近溶氧濃度維持在較高水平。最終提高SMFC體系的輸出電壓和功率密度。Lu等(Energy?Fuels,2010,24:1184-1190)將具有光催化活性的天然金紅石粉末負載在陰極表面,以O2作為陰極終端電子受體,運行雙室MFC發現,體系的最大功率密度由5.73W/m3增大到12.03W/m3,但是目前這種光敏陰極并未用于太陽光輻射下強化SMFC產電和沉積物有機質去除的報道。?
這種太陽光輻射強化產電的SMFC尤其適用于在自然水體中。在富營養底泥原位修復的同時,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并提高SMFC對陽極沉積物中有機物的去除效率。?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太陽光強化產電的沉積物微生物燃料電池,其陰極采用光敏材料負載電極。?
SMFC光敏陰極的制備方法,將光敏材料與導電劑(活性炭、乙炔黑、碳纖維、碳納米管、科琴黑和石墨烯)和粘結劑(Nafion溶液、PTFE乳液和PVDF乳液)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均勻成漿料。將該漿料均勻地噴涂于電極基材(碳紙、碳布、碳氈、活性炭纖維氈和石墨氈)上,形成SMFC光敏陰極。?
具體的制備步驟如下:?
1)將光敏材料與一種或多種導電劑按比例混合;?
2)向上述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體積的粘結劑并均勻混合成漿狀物;?
3)將上述漿狀物均勻地噴涂或涂覆于電極基材上;?
4)烘箱中40°C下干燥。?
所述光敏材料和導電劑的質量比為1:0.05~1:1。?
所述光敏材料包括TiO2、TiO2-ZnO、TiO2-W、BiVO4、Bi2WO6或Cu2O中的一種或多種。?
所述導電劑為活性炭或者乙炔黑、碳纖維、碳納米管、科琴黑或石墨烯中的一種或多種。?
所述粘結劑為聚四氟乙烯(PTFE)乳液、聚偏氟乙烯(PVDF)乳液或Nafion溶液中一種或多種。?
本發明所述的沉積型微生物燃料電池的結構包括光敏陰極,碳紙、碳布、碳氈、活性炭纖維氈或石墨氈陽極,電極支架,外導線以及100~1000Ω外電阻。?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南大學,未經江南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082123.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自動對焦成像模組及自動對焦方法
- 下一篇:容置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