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實現對接端子雙端自動壓接的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082093.2 | 申請日: | 2013-03-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199404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7-10 |
| 發明(設計)人: | 王新華;高燕;龔志奔;涂承媛;孫樹文;鄭剛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工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H01R43/055 | 分類號: | H01R43/055 |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達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魏聿珠 |
| 地址: | 100124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實現 對接 端子 自動 裝置 | ||
1.一種對接端子的雙端自動壓接裝置,該裝置包括壓鉗組件(1)、鉗臂組件(2)、驅動組件(3)和底座(6);底座分為底座后臺架(7)和底座前臺架(8),壓鉗組件(1)和鉗臂組件(2)分別為左右對稱結構;
其特征在于:壓鉗組件構成為:下壓鉗Ⅰ(15)、上壓鉗Ⅰ(16)、下壓鉗Ⅱ(17)、上壓鉗Ⅱ(18)通過定位銷與螺紋連接件分別安裝在下壓鉗連接板Ⅰ(19)、上壓鉗連接板Ⅰ(20)、下壓鉗連接板Ⅱ(21)和上壓鉗連接板Ⅱ(22)上;下壓鉗連接板Ⅰ(19)與下壓鉗連接板Ⅱ(21)分別通過螺紋連接對稱地固定在底座前臺架(7)上,下壓鉗Ⅰ(15)與上壓鉗Ⅰ(16)之間、下壓鉗Ⅱ(17)與上壓鉗Ⅱ(18)之間分別裝有旋轉樞軸Ⅰ(23)和旋轉樞軸Ⅱ(24),下壓鉗連接板Ⅰ(19)與上壓鉗連接板Ⅰ(20)之間、下壓鉗連接板Ⅱ(21)與上壓鉗連接板Ⅱ(22)之間分別通過弧形連接片Ⅰ(25)、弧形連接片Ⅱ(26)連接;
鉗臂組件包括下鉗臂Ⅰ(27)、上鉗臂Ⅰ(28)、下鉗臂Ⅱ(29)和上鉗臂Ⅱ(30),下鉗臂Ⅰ(27)和下壓鉗連接板Ⅰ(19)、上鉗臂Ⅰ(28)和上壓鉗連接板Ⅰ(20)、下鉗臂Ⅱ(29)和下壓鉗連接板Ⅱ(21)、上鉗臂Ⅱ(30)和上壓鉗連接板Ⅱ(22)之間分別鉸接,下鉗臂Ⅰ(27)和上鉗臂Ⅰ(28)、下鉗臂Ⅱ(29)和上鉗臂Ⅱ(30)之間分別鉸接;
鉗臂組件(2)后端與驅動組件(3)非固定式接觸,驅動組件(3)固定在底座后臺架(8)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對接端子雙端自動壓接裝置,其特征在于:驅動組件包括驅動氣缸Ⅰ(31)、驅動氣缸Ⅱ(32)、氣缸上連接板Ⅰ(33)、氣缸下連接板Ⅰ(34)、氣缸上連接板Ⅱ(35)、氣缸下連接板Ⅱ(36)、導向桿Ⅰ(37)、導向桿Ⅱ(38)、直線軸承Ⅰ(39)、直線軸承Ⅱ(40)、支座Ⅰ(41)和支座Ⅱ(42);固定在底座前臺架(8)上的支座Ⅰ(41)和支座Ⅱ(42)分別安裝有直線軸承Ⅰ(39)和直線軸承Ⅱ(40),上端分別固定在氣缸上連接板Ⅰ(33)和氣缸上連接板(35)上的導向桿Ⅰ(37)和導向桿Ⅱ(38)向下分別置于直線軸承Ⅰ(39)和直線軸承Ⅱ(40)的內孔內;驅動氣缸Ⅰ(31)的缸體和活塞桿分別固定在氣缸上連接板Ⅰ(33)和氣缸下連接板Ⅰ(34)上,驅動氣缸Ⅱ(32)的缸體和活塞桿分別固定在氣缸上連接板Ⅱ(35)和氣缸下連接板Ⅱ(36)上;上鉗臂Ⅰ(28)、上鉗臂Ⅱ(30)向上分別與氣缸上連接板Ⅰ(33)、氣缸上連接板Ⅱ(35)相接觸,下鉗臂Ⅰ(27)、下鉗臂Ⅱ(29)向下分別與氣缸下連接板Ⅰ(34)、氣缸下連接板Ⅱ(36)相接觸。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對接端子雙端自動壓接裝置,其特征在于:下鉗臂Ⅰ(27)、上鉗臂Ⅰ(28)、下鉗臂Ⅱ(29)、上鉗臂Ⅱ(30)的尾端分別裝有推塊Ⅰ(43)、推塊Ⅱ(44)、推塊Ⅲ(45)和推塊Ⅳ(46);推塊Ⅰ(43)和推塊Ⅲ(45)的末端下方分別裝有圓柱軸承Ⅰ(47)和圓柱軸承Ⅲ(49),推塊Ⅱ(44)和推塊Ⅳ(46)的末端上方分別裝有圓柱軸承Ⅱ(48)和圓柱軸承Ⅳ(50),圓柱軸承Ⅰ(47)、圓柱軸承Ⅱ(48)、圓柱軸承Ⅲ(49)和圓柱軸承Ⅳ(50)分別與氣缸下連接板Ⅰ(34)、氣缸上連接板Ⅰ(33)、氣缸下連接板Ⅱ(36)和氣缸上連接板Ⅱ(35)之間形成非固定式線接觸。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對接端子雙端自動壓接裝置,其特征在于:壓鉗組件(1)的兩側分別布置有一穿線導向組件(5),其中一側的穿線導向組件(5)固定,另一側的穿線導向組件(5)安裝在導軌Ⅰ(13)上,此穿線導向組件(5)可沿導軌Ⅰ(13)移動,導軌Ⅰ(13)沿水平方向布置在壓鉗組件(1)的一側,固定在底座前臺架(7)上;穿線導向組件(5)包括后穿線塊(9)和前穿線塊(10),后穿線塊(9)和前穿線塊(10)相向閉合形成錐形穿線孔(55),錐形穿線孔(55)和壓鉗鉗口(56)的軸線重合,壓鉗鉗口(56)的兩側分別于其兩側的錐形穿線孔(55)的小孔端相連。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工業大學,未經北京工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082093.2/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分布式地基波束成形傳輸系統及方法
- 下一篇:退火爐出料口結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