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中小型直升機用主減速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080073.1 | 申請日: | 2013-03-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112585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5-22 |
| 發明(設計)人: | 趙韓;黃康;周志紅;劉鵬;熊楊壽;馮永愷;王開來;王昭 | 申請(專利權)人: | 合肥工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B64C27/605 | 分類號: | B64C27/605 |
| 代理公司: | 合肥金安專利事務所 34114 | 代理人: | 金惠貞 |
| 地址: | 230009 安***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中小型 直升機 減速器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中小型直升機傳動系統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中小型直升機傳動系統的主減速器。
背景技術
直升機作為20世紀航空技術極具特色的創造之一,被廣泛地應用于軍事運輸、巡邏、旅游、救護等多個領域。雖然我國已成為世界上少數凡個具有直升機研制能力的國家,但是目前我國直升機的數量較少,民用直升機則更少,其中的關鍵瓶頸就是高成本、維修間隔期短和可靠度低,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不斷發展、西部大開發以及國防建設的需要,未來中國對直升機產品有著十分迫切的需求,尤其是中小型直升機的發展有很好的前景。
直升機傳動系統與旋翼系統、發動機并稱為直升機的三大關鍵動部件。直升機傳動系統的作用是將發動機的輸出功率和輸出轉速按一定的比例傳遞到旋翼、尾槳和各附件上去,是渦軸發動機動力輸出不可缺少的傳輸部件,也是唯一的傳輸途徑。其傳動特點是:高速、重載、大傳動比、高可靠性和良好地維修性和高的生存能力。
縱觀我國50年的直升機發展歷程,我國主要是引進生產專利、測繪仿制、機型改進、國際合作等,盡管已經初步建立了較為完整的研發、試制、生產、成品配套、材料體系等工業基礎和技術基礎,但是整體上還是在測繪仿制中徘徊。
目前中小型直升機主減速器的主要結構有:
1、由多級齒輪傳動構成的主減速器,其特點是結構簡單,但是承載能力、效率較低,傳動比范圍??;
2、模仿軍用直升機主減速器結構由一級或多級行星齒輪系和多級直齒或斜齒齒輪系傳動組成,呈縱向布置,縱向安裝空間大,可靠性受行星齒輪系軸承壽命影響限制,另外,對于多級行星齒輪系,可靠性較差,維修不方便。
?主減速器是影響整個直升機傳動系統性能的關鍵因素,因此開發一種自主設計、生產加工,結構簡單,維修方便和較高可靠性的中小型主減速器很有必要。本發明采用一級行星齒輪系與螺旋錐齒輪系組合的結構,且使行星輪系太陽輪軸軸套與旋翼軸嵌套安裝,減小整個主減速器縱向安裝空間,同時對于行星齒輪系采用一體化軸承,即將行星輪系的行星輪軸孔作為軸承外圈,行星輪軸作為軸承內圈,從而減少影響系統可靠性的零部件數量,提高系統可靠性,維修方便快捷。
迄今,專門針對中小型直升機主減速器的設計及主減速器行星齒輪系軸承一體化的設計較少。
發明內容
本發明是為避免上述現有技術所存在的不足之處,提供一種中小型直升機主減速器結構設計方案,可用作中小型民用直升機傳動系統的主減速器結構設計,整體結構設計簡單,維修方便,成本較低。
一種中小型直升機用主減速器包括直立的旋翼軸11,其上端為輸出端,輸出端為法蘭盤;旋翼軸11的中上部套設有軸套5,旋翼軸11與軸套5之間的上部設有上滑動軸承26,二者之間的下部設有下滑動軸承25;軸套5的上部設有深溝球軸承9,中部設有二級從動螺旋錐齒輪7,下部設有連體的太陽輪30,二級從動螺旋錐齒輪7與深溝球軸承9之間的軸套5上設有軸向固定套筒8;旋翼軸11的下部為花鍵軸,且通過花鍵連接著下行星架23,軸套5的下端和下行星架23之間的旋翼軸11上設有軸向推力軸承24;下行星架23呈三角板狀,與太陽輪30對應的下行星架23的三個角處分別通過行星輪軸3設有行星輪6,三個行星輪6分別與太陽輪30嚙合傳動;上行星架4呈空心的三角形,空套在太陽輪30上方的軸套5上,且上行星架4的三個角通過鍵分別對應連接著三個行星輪軸3;三個行星輪6還分別與齒圈2嚙合組成行星輪系;所述齒圈2通過鍵固定在環形的底座1的上部,底座1的外部一側連接著外伸的凸臺,凸臺上設有支座18,支座18的頂面設有水平的支板17,支板17的兩側分別為軸承座;傳動軸14為水平軸,其上套設有兩只軸承,傳動軸14通過軸承和支板17上的軸承座的配合設于支板17上,所述傳動軸14的兩端分別伸至軸承座外部,傳動軸14的一端通過花鍵設有二級主動螺旋錐齒輪12,二級主動螺旋錐齒輪12和二級從動螺旋錐齒輪7嚙合傳動,傳動軸14的另一端設有一級從動螺旋錐齒輪16,一級從動螺旋錐齒輪16為輸入齒輪。
所述行星輪軸3上設有軸肩,行星輪6位于軸肩上部的行星輪軸3上;與軸肩對應的行星輪6和行星輪軸3之間設有同軸的下密封套19和下潤滑套21,與上行星架4對應的行星輪6和行星輪軸3之間設有同軸的上潤滑套28和上密封套29;行星輪6和行星輪軸3上部徑向之間通過保持架15均布設有圓錐滾子27形成圓錐滾子軸承,下部徑向之間通過保持架15均布設有圓柱滾子20形成圓柱滾子軸承。
所述傳動軸14上的兩只軸承均為角接觸球軸承13。
所述旋翼軸11的下端設有圓錐滾子軸承22。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合肥工業大學,未經合肥工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080073.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