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采場覆巖離層的注漿減沉方法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310079476.4 | 申請日: | 2013-03-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216236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7-24 |
| 發(fā)明(設計)人: | 王志強;范新民;趙景禮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 |
| 主分類號: | E21C41/18 | 分類號: | E21C41/18 |
| 代理公司: | 北京邦信陽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11012 | 代理人: | 王昭林;金璽 |
| 地址: | 100083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采場覆巖離層 注漿減沉 方法 | ||
1.一種采場覆巖離層的注漿減沉方法,包括:
a、確定采場上方全部關鍵層;
b、除去全部關鍵層中距離采場最近的關鍵層,選取所述其它關鍵層中的一個作為目標關鍵層,使得在首采工作面或其接續(xù)工作面開采時,離層能夠出現(xiàn)在所述目標關鍵層之下,當所述離層出現(xiàn)在所述目標關鍵層之下時,通過注漿孔向離層內注漿,其中所述首采工作面的傾向長度不會破壞所述目標關鍵層,工作面之間采用無煤柱布置方式;
或者在首采工作面或其接續(xù)工作面開采時,當采空區(qū)上方出現(xiàn)離層,即選取位于該離層之上且與該離層緊鄰的關鍵層作為目標關鍵層,通過注漿孔向離層內注漿,其中所述首采工作面的傾向長度不會破壞主關鍵層,工作面之間采用無煤柱布置方式;
c、隨著接續(xù)工作面的開采,所述離層延伸至所述接續(xù)工作面的采空區(qū)上方,形成延伸后的連續(xù)離層,通過注漿孔持續(xù)向延伸后的連續(xù)離層內注漿。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注漿減沉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c中,當后,不再采用無煤柱布置方式開采接續(xù)工作面;
式中,為z個工作面傾向長度總和;Li為第i個工作面的傾向長度,m;H0為工作面與離層之間的距離,m。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注漿減沉方法,其特征在于,工作面之間采用的無煤柱布置方式包括錯層位巷道布置、沿空留巷或沿空掘巷。
4.如權利要求1-3中任一項所述的注漿減沉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b中,除去全部關鍵層中距離采場最近的關鍵層,選取所述其它關鍵層中的一個作為目標關鍵層,使得在首采工作面或其接續(xù)工作面開采時,離層能夠出現(xiàn)在所述目標關鍵層之下,當所述離層出現(xiàn)在所述目標關鍵層之下時,通過注漿孔向離層內注漿,其中所述首采工作面的傾向長度不會破壞所述目標關鍵層,工作面之間采用無煤柱布置方式。
5.如權利要求1-3中任一項所述的注漿減沉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b中,在首采工作面或其接續(xù)工作面開采時,當采空區(qū)上方出現(xiàn)離層,即選取位于該離層之上且與該離層緊鄰的關鍵層作為目標關鍵層,通過注漿孔向離層內注漿,其中所述首采工作面的傾向長度不會破壞主關鍵層,工作面之間采用無煤柱布置方式。
6.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注漿減沉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選取所述目標關鍵層時,選取符合條件的關鍵層中最上的一個作為目標關鍵層。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注漿減沉方法,其特征在于,當工作面所在的采區(qū)煤層傾斜時,所述接續(xù)工作面布置在上一工作面傾斜向下的一側。
8.如權利要求1或7所述的注漿減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漿孔位于所述離層的傾斜向上的一側。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注漿減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離層的邊界滿足d=H0ctgβ;
其中,d為離層的邊界與采空區(qū)的開采邊界之間的距離,m;H0為工作面與離層之間的距離,m;β為覆巖下山方向的移動角。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未經(jīng)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079476.4/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