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用于點火裝置的點火座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079358.3 | 申請日: | 2013-03-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307630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9-18 |
| 發明(設計)人: | A·克拉夫特;C·庫恩;O·卓口斯基 | 申請(專利權)人: | A&O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3Q7/00 | 分類號: | F23Q7/00;F23Q7/22;B60R21/264 |
| 代理公司: | 北京潤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施娥娟;桑傳標 |
| 地址: | 德國舍*** | 國省代碼: | 德國;DE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用于 點火裝置 點火 | ||
熱電式點火裝置在用于機動車輛中的人員保護裝置、如氣囊和安全帶拉緊器的氣體發生器中是必需的。
這種氣體發生器利用點火座工作,通過所述點火座可以熱電地點火推進劑。
這種熱電技術的裝置依靠點火裝置實現,所述點火裝置確保可靠地點火推進劑并能在數年內保持正常工作。為此,這種裝置必須確保實現在數十年內保證有效。
其條件在于,確保持續的無故障正常工作以及點火器,以及還有推進劑不會改變。必須保證的是,例如不會有濕氣進入氣體發生器中。為此,推進劑和點火器必須氣密地封裝。同時必須確保,在點火推進劑時,沿正確的方向釋放氣體。
在電點火的點火器中,點火元件或微型氣體發生器當前有兩種基本的形式,以便錨固這種點火器的底座或電極載體中的熱電構件的兩個導電的觸點。為此需要電極載體,在所述電極載體中相互絕緣地氣密地埋入一個或多個接觸銷,并可以通過所述接觸銷將電脈沖從外面導入點火裝置。
在實踐中主要采用兩種方法,這兩種方法分別帶有特有的優點和缺點。
1.玻璃-金屬結構
一種相應的玻璃-金屬結構的特征在于,兩個或多個接觸銷中的至少一個熔入并由此固定在玻璃中。玻璃座本身錨固在金屬環中,所述金屬環使得可以對點火器的其余的結構實現氣密的連接,例如通過激光焊接來實現,同時在需要時可以形成電點火裝置的一個電極。
玻璃-金屬結構的點火器和其他元件的結構設定為用于形成帶有實際的由金屬構成的熱電點火物質的容器并在擠壓玻璃-金屬結構的金屬環時與其焊接。
在接觸銷上安裝點火橋電路和實際的熱電點火物質之后,這種已經可以工作的點火器還設置塑料蓋和必要時通過塑料包圍注塑,使得形成與周邊的系統的標準化接口。
這種結構例如記載在文獻DE69603082T2中,該文件的主題是熱電的點火器和包含這種點火器的用于汽車的安全裝置。這種構造成熱電技術開關的點火座具有兩個由嵌入玻璃體或陶瓷體中的連接銷,所述連接銷通過點火橋電路相互連接。這種點火橋電路構造成電的微型構件。
一個第二單元構成熱電技術開關的熱電部分。該部分由金屬杯構成,所述金屬杯具有絕緣的內置件,熱電組分設置在所述內置件中。
兩個單元相互壓緊并通過包圍玻璃或陶瓷座的金屬環氣密地相互激光焊接。
在金屬杯的內部構成一個空腔,所述空腔填充有氦飽和的材料并由此可以感知電熱技術的開關(des?elektropyrotechnischen?Schalters)的不密封性。
為此進行的過程非常復雜,因為需要很多有時很昂貴的構件,為此制作步驟的數量也較高。
特別是金屬杯與金屬環的焊接的設計是有問題的,因為對這種點火器的絕對密封性的檢查只能有條件地并且只能以很到的耗費實現。
為了將玻璃-金屬點火器的橋導線這樣固定在接觸銷上,使得所述橋導線平坦地貼靠在兩個接觸銷之間的玻璃上,必須通過打磨了對表面進行精加工。但玻璃優點在于,玻璃具有比橋導線明顯更高的熔點,因此在檢查或通過電流脈沖點火時不會由于此時形成的發熱在玻璃、橋導線和點火混合物之間出現空腔。
所述類型的點火座的另一種構型由US專利文獻5988069A公開。在該文獻中記載的點火座同樣具有兩個相互絕緣的接觸銷,這兩個接觸銷通過玻璃封閉件氣密密封地固定在陶瓷座中。陶瓷座在其上側上與金屬座相組合,一個接觸銷絕緣地穿過所述金屬座,而另一個接觸小導電地與金屬座固定連接。金屬座和與金屬座絕緣的接觸小通過電橋導線電連接。電橋導線與點火劑相接觸并且使點火劑與推進劑連接。這種布置結構用金屬杯包圍,所述金屬杯氣密地與金屬座激光焊接。金屬杯最終還由塑料蓋封閉。另一個金屬座向下包圍點火座,所述另一個金屬座在裝入密封件的情況下與點火座壓緊。
這種結構具有多個不同的部件的組合,為了對其進行組裝需要相應數量的工步,這是昂貴的并且在制造技術是復雜的。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A&O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未經A&O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079358.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