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帶隙可重構微帶超寬帶濾波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075474.8 | 申請日: | 2013-03-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199325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7-10 |
| 發明(設計)人: | 吳邊;張小艷;張靈芝;邱楓 | 申請(專利權)人: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
| 主分類號: | H01P1/203 | 分類號: | H01P1/203 |
| 代理公司: | 陜西電子工業專利中心 61205 | 代理人: | 王品華;朱紅星 |
| 地址: | 710071***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帶隙可重構 微帶 寬帶 濾波器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電子器件技術領域,特別涉及帶隙可重構微帶超寬帶濾波器,可用于超寬帶無線通信系統射頻前端。
背景技術
近年來,在無線通信系統中,超寬帶UWB技術由于其數據傳輸速率高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滿足應用需要的超寬帶濾波器成為這一領域研究的熱點。超寬帶技術要求使用很寬的無線電頻譜,但頻譜上充滿著很多不期望的窄帶信號,如頻率范圍為5.2GHz~5.8GHz的WLAN系統、頻率為8.0GHz的衛星通信系統,這些無線電信號可能干擾超寬帶系統通信。因此,在超寬帶濾波器的通帶內引入一個進行電切換的狹窄的抑制帶隙,即超寬帶濾波器的帶隙加載技術。將這種加載帶隙的超寬帶濾波器用于寬帶通信系統中,可有效抑制窄帶信號帶來的干擾。微帶超寬帶濾波器在無線通信系統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所以吸引了很多這方面的研究。
2008年9月Y.H.Chun等人在IEEE?Microwave?and?Wireless?Components?Letters期刊(vol.18,no.9,pp.590-592,2008)上發表了“Switchable?Embedded?Notch?Structure?for?UWB?Bandpass?Filter”,提出了一種可選擇嵌入帶隙超寬帶濾波器,該濾波器能實現在超寬帶通帶內選擇性地嵌入一個帶隙,但帶隙的帶寬較寬,超寬帶內不平坦,且插入損耗較大;2010年8月Song?Kaijun等人在IEEE?IEEE?Microwave?and?Wireless?Components?Letters期刊(vol.20,no.8,pp.447-449,2010)上發表了“Compact?Ultra-Wideband(UWB)Bandpass?Filters?With?Multiple?Notched?Bands”,提出一種新型雙帶隙超寬帶濾波器,該濾波器實現兩個固定頻率的帶隙,即兩個帶隙均不可重構,且其帶寬較寬,通帶插入損耗較大。
發明內容
本發明目的在于針對上述已有技術的不足,提出一種新型帶隙可重構微帶超寬帶濾波器,實現第一帶隙可重構、第二帶隙保持不變的超寬帶濾波器特性,以減小通帶插損,縮減帶隙帶寬。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一種新型帶隙可重構微帶超寬帶濾波器,包括微帶介質基板,金屬接地板,一對輸入輸出微帶饋線和微帶諧振器,微帶諧振器由半波長微帶線、四分之一波長微帶線和兩組中心對稱的“L”形短路枝節組成,其特征在于:在半波長微帶線上面加載有帶隙諧振器,該帶隙諧振器由兩個階梯阻抗諧振器、PIN管和接地孔組成;兩個階梯阻抗諧振器中心連接有一組共地的直流偏置電路,通過調節偏置電壓控制PIN管的通斷,實現第一帶隙可重構,第二帶隙不變的雙帶隙超寬帶濾波器特性。
作為優選,所述微帶諧振器4中的半波長微帶線41長度L1,四分之一波長微帶線42長度L2,“L”形短路枝節43長度L3,分別按如下公式確定:
L1≈λg/2,L2≈λg/4,L3≈λg/4,
其中,λg為微帶諧振器工作在中心頻率時的工作波長,c為真空中的光速,εe為微帶諧振器的有效介電常數,εe≈2.1,f0為微帶諧振器的中心頻率。
作為優選,所述的微帶諧振器4中的半波長微帶線41寬度w1,四分之一波長微帶線42寬度w2,“L”形短路枝節43寬度w3,分別按如下公式確定:
w1<L1/5,w2<L1/5,w3<L3/10,且w1<w2。
作為優選,所述的一對輸入輸出微帶饋線3的寬度w6滿足:0<w6<w50Ω,其中w50Ω為50歐姆微帶線寬度。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未經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075474.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印楝有機肥及其制備方法
- 下一篇:印楝素乳油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