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治療腦血栓的中藥制劑無效
| 申請號: | 201310075102.5 | 申請日: | 2013-02-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990059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8-20 |
| 發明(設計)人: | 王帥 | 申請(專利權)人: | 黑龍江康元神經專科醫院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A61K36/9066 | 分類號: | A61K36/9066;A61P9/10;A61K35/62;A61K35/64;A61K35/58;A61K35/55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50020 黑龍*** | 國省代碼: | 黑龍江;2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治療 腦血栓 中藥 制劑 | ||
(一)、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的是一種中藥配制品,具體的說是一種用于治療腦血栓的中藥制劑。
(二)、背景技術
腦血栓是在腦動脈粥樣硬化和斑塊形成的基礎上,在血流緩慢、血壓偏低的條件下,血液的有形成分附著在動脈的內膜形成血栓,稱之為腦血栓。臨床上以偏癱為主要臨床表現。多發生于50歲以后,男性略多于女性。
患者發病前曾有肢體發麻,運動不靈、言語不清、眩暈、視物模糊等征象。常于睡眠中或晨起發病,患肢活動無力或不能活動,說話含混不清或失語,喝水發嗆。多數病人意識消除或輕度障礙。面神經及舌下神經麻痹,眼球震顫,肌張力和腹反射減弱或增強,病理反射陽性,腹壁及提睪反射減弱或消失。
腦血栓輕微者表現為一側肢體活動不靈活、感覺遲鈍、失語,嚴重者可出現昏迷、大小便失禁甚至死亡。但由于發生的部位不一樣,腦血栓的癥狀也不一樣。
發病原因
腦血栓形成是缺血性腦血管病的一種,多見于中老年人,無明顯性別差異,它是由于腦血管壁本身的病變引起的。
腦血栓形成一般起病較緩慢,從發病到病情發展到高峰,多需數十小時至數天。這種病常在睡眠中或安靜休息時發生。一些病人往往睡前沒有任何先兆癥狀,早晨醒來時發現偏癱或失語,這可能與休息時血壓偏低、血流緩慢有關,但也有一些在白天發病的病人,常有頭昏、肢體麻木無力及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等前驅癥狀。
腦血栓形成最常見的病因是動脈硬化,由于腦動脈硬化,管腔內膜粗糙、管腔變窄,在某些條件下,如血壓降低、血流緩慢或血液粘稠度增高、血小板聚集性增強等因素的作用下,凝血因子在管腔內凝集成塊,形成血栓,使血管閉塞,血流中斷,從而使血管供血區的腦組織缺血、缺氧、軟化、壞死而發病。腦血栓形成可發生在任何一段腦血管內,但在臨床上卻以頸內動脈、大腦前動脈及大腦中動脈的分支所形成的血栓較常見。患者表現中樞性偏癱、面癱及對側肢體感覺減退。大多數病人神志清楚,頭痛、嘔吐者較少見,但若大腦前動脈或大腦中動脈主干阻塞形成大面積腦梗塞時,病情較重,常伴有意識障礙和顱內壓增高的癥狀。椎基底動脈系統血栓形成,則多見眩暈、惡心、嘔吐、復視、交叉性運動及感覺障礙、構音障礙、吞咽困難、飲水發嗆等癥狀。
臨床表現
1.呈突然起病,常開始于一側上肢,然后在數小時或一、二天內其神經功能障礙癥狀進行性累及該側肢體的其他部分。
2.多數不伴頭痛、嘔吐等顱內高壓癥狀,較大動脈閉塞后數日內發生的繼發性腦水腫可使癥狀惡化并導致意識障礙,嚴重腦水腫還可引起致命性的顱內結構移位(腦疝)的危險。
3.大腦中動脈及其深穿支:最易受累,出現對側偏癱(程度嚴重)、偏側麻木(感覺喪失)、同向偏盲,主側半球(通常為左側)受累時可表現失語,非優勢半球受累時則發生失用癥。
4.頸內動脈:可引起同側眼失明,其他癥狀常常與大腦中動脈及其深穿支閉塞后出現的癥狀體征難于鑒別。
5.大腦前動脈:不常見,一側可引起對側偏癱(下肢重,上肢輕)、強握反射及尿失禁。雙側受累時可引起情感淡漠、意識模糊,偶可出現緘默狀態及痙攣性截癱。
6.大腦后動脈:可有同側偏盲、對側偏身感覺喪失、自發的丘腦性疼痛、或突然發生不自主的偏身抽搐癥;優勢半球受累時可見失讀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黑龍江康元神經專科醫院有限責任公司,未經黑龍江康元神經專科醫院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075102.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