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滌綸工業絲熔體直紡生產方法及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074295.2 | 申請日: | 2013-03-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147140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6-12 |
| 發明(設計)人: | 陳文興;馬建平;王建輝;王祖宏;張朔;劉雄;高琳;石教學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古纖道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D01D5/08 | 分類號: | D01D5/08;C08G63/183;C08G63/78;D01F6/62 |
| 代理公司: | 紹興市越興專利事務所 33220 | 代理人: | 王余糧 |
| 地址: | 312000 浙江省紹興市袍***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滌綸 工業 絲熔體直紡 生產 方法 裝置 | ||
1.一種滌綸工業絲熔體直紡生產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聚合釜:聚合釜采用大容量連續化聚酯裝置,用于制備基礎聚酯熔體,基礎聚酯熔體為特性黏度0.63~0.68dL/g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熔體;
液相增黏釜:設置有2-10個,分別通過分流管道與大容量連續化聚酯裝置相連,基礎聚酯熔體經液相增黏釜增黏后,特性黏度達到0.90~1.10dL/g;
多頭紡絲單元:每個液相增黏釜連接有2-10個紡絲單元,每個紡絲單元通過熔體管道分別與液相增黏釜相連,每個紡絲單元安裝有2~4個紡絲箱體。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滌綸工業絲熔體直紡生產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相增黏釜為立式反應釜,產能為30~120噸/天。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滌綸工業絲熔體直紡生產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紡絲單元設置在液相增黏釜的下方,并以液相增黏釜為中心進行均布設置。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滌綸工業絲熔體直紡生產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紡絲單元均勻布置在液相增黏釜的出料口的周圍,且每個紡絲箱體至液相增黏釜的出料口的熔體管道輸送距離相等。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滌綸工業絲熔體直紡生產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紡絲單元至液相增黏釜的出料口的熔體管道輸送距離不超過15m,管徑25~100mm。
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滌綸工業絲熔體直紡生產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紡絲單元與液相增黏釜之間呈“線型”、“星型”或“矩形對稱”布置。
7.一種滌綸工業絲熔體直紡生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基礎聚酯熔體制備:在大容量連續化聚酯裝置中,原料對苯二甲酸與乙二醇經酯化、熔融縮聚后生成特性黏度為0.63~0.68dL/g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基礎聚酯熔體;
所述乙二醇:對苯二甲酸投料摩爾比1~1.3,酯化溫度250~265℃、壓力0.12~0.18Mpa、時間3~5小時;預縮聚溫度265~275℃、壓力2500~3000Pa、時間1~1.5小時,縮聚溫度275~295℃、壓力50~150Pa、時間1.5~2.5小時;
(2)液相增黏:將制備的基礎聚酯熔體經分流管道分別輸送至各液相增黏釜中繼續進行縮聚反應,制備特性黏度為0.90~1.10dL/g的高黏聚酯熔體;
所述液相增黏釜采用立式反應釜,液相增黏溫度270~285℃、壓力50~130Pa、時間40~90min,增黏后的特性黏度達到0.90~1.1dL/g,熔體色相b值低于4,端羧基含量小于30mol/t;
(3)多頭紡絲:經液相增黏后的高黏聚酯熔體,經熔體管道分別輸送至各個紡絲單元進行多頭紡絲,多頭紡絲采用集約化16~24頭紡絲;
所述高黏聚酯熔體經熔體管道分別輸送至各個紡絲單元,輸送距離不超過15m,管徑25~100mm,管道溫度280~298℃,壓力25~30MPa,剪切速率10~18m/s,停留時間4.6-7.0min,黏度降控制在0.10dL/g以內;
所述高黏聚酯熔體依次經計量泵計量、過濾、噴絲板噴絲、甬道冷卻、集束上油、牽伸定型、網絡、卷繞成型,完成紡絲。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滌綸工業絲熔體直紡生產方法,其特征在于:每個紡絲單元設有2個紡絲箱體,每個紡絲箱體配有4~6個紡絲組件,每個紡絲組件進行兩束絲紡絲,使每個紡絲位達到16~24頭紡絲,單個紡絲位的總旦數達到20040dtex,紡絲溫度290~305℃,總牽伸倍數5.6~6.2%,上油率0.4~1.05%。
9.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滌綸工業絲熔體直紡生產方法,其特征在于:每個紡絲組件進行兩束絲紡絲,每個紡絲組件為雙內腔杯型并設有兩個熔體通道,在兩個紡絲熔腔內設有獨立的熔體過濾器,兩股熔體共用同一塊噴絲板,噴絲板采用分板設計。
10.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滌綸工業絲熔體直紡生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繞采用雙排并列卷繞機,卷繞速度2600~3300m/min。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古纖道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浙江古纖道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074295.2/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硫酸生產工藝余熱綜合利用系統
- 下一篇:一種汽車安全氣囊點火控制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