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用于腔鏡手術的吸引器無效
| 申請號: | 201310074138.1 | 申請日: | 2013-03-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111007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5-22 | 
| 發明(設計)人: | 陳志明;龐烈文;馬勤運;陳佶;陳剛;苗鋒;郝振華;朱勇俊;伍寧 | 申請(專利權)人: | 陳志明 | 
| 主分類號: | A61M25/00 | 分類號: | A61M25/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一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1266 | 代理人: | 祝蓮君;雷芳 | 
| 地址: | 200011 上海市黃***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用于 手術 吸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醫療器械領域,具體地涉及用于腔鏡手術的吸引器。
背景技術
吸引器是一種外科手術的常用器械,通常用于吸除手術中出血或積液、滲出物、膿液、胸腹腔臟器中的內容物,使手術過程清楚,減少被污染機會。
近年來,以腔鏡手術技術為代表的微創外科成為醫學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在腔鏡手術中,吸引器需要在較小的創口內進入腹腔或胸腔,實現吸引液體與內容物的功能,同時,也可能用來處理一些體內組織的鈍性分離,以及一些體內組織的探查、隔擋體內組織器官等功能的應用。
目前臨床應用于腔鏡手術的吸引器為細長的中空硬質管狀吸引器,在管狀吸引器的頂端設有開放開口,管狀吸引器的底部與負壓裝置相連。在手術過程中,吸引器在吸引液體時常會被一些分離的體內組織所阻塞而影響吸引功能,有時會因阻塞產生吸引器負壓增加而造成壓力不穩定,甚至會因負壓過大的吸力而對人體組織產生損傷;另外,吸引器頂端部開放開口的管壁也會造成操作時對人體組織產生切割損傷。
為了避免吸引器在使用時頻繁發生阻塞,目前也有將吸引器的底部與負壓裝置連接的部分設置為三通裝置,即負壓裝置和生理鹽水沖洗裝置共同連接在吸引器底端。在連接三通時,的確對消除吸引器阻塞有一定的效果,但是仍然無法有效減少吸引器在操作時對人體組織產生的損傷。此外,由于吸引器底端多一個連接管道,對操作者來說增加了手持操控吸引器的不便。
因此,本領域迫切需要開發適用于腔鏡手術(尤其是胸腔鏡手術)的、能有效吸引且能顯著減少或消除組織損傷的吸引器。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提供了一種適用于腔鏡手術(尤其是胸腔鏡手術)的、能有效吸引且能顯著減少或消除組織損傷的吸引器。
在本發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種用于腔鏡手術的吸引器,包括握持部、吸引管本體部和吸引管頂端部,所述的吸引管頂端部包含頂端本體部和頂部凸面,所述頂部凸面設有頂吸孔,并且所述吸引管頂端部還設有頂-側吸孔,所述的頂-側吸孔的一部分開口位于頂部凸面和另一部分開口位于頂端本體部側面,所述的頂端本體部可任選地設有側吸孔,且所述的吸引器的用材包括不銹鋼、塑料或醫用高分子材料。
在另一優選例中,所述的吸引管本體部可任選地設有側吸孔。
在另一優選例中,所述頂吸孔的數量為1、2或3個;和/或
所述頂-側吸孔的數量為n個,其中n為2~8的正整數。
在另一優選例中,所述的n=4。
在另一優選例中,所述的側吸孔的數量為m個,m為2~24的正整數。
在另一優選例中,所述的m=16。
在另一優選例中,所述的側吸孔圍繞吸引管頂端部的截面中心呈對稱排列;和/或
所述的側吸孔沿吸引管頂端部的縱向呈縱列排列。
在另一優選例中,所述的側吸孔的排列方式包括成對排列/非成對排列;和/或縱列排列/非縱列排列。
在另一優選例中,所述頂吸孔的開口總面積S頂占所述頂部凸面截面積S的5%-30%,更佳地,為10%-15%。
在另一優選例中,單個所述頂吸孔的面積S1、單個所述頂-側吸孔的面積S2、單個所述側吸孔的面積S3相同或基本相同。
在另一優選例中,S1:S2:S3=0.8~1.2:0.8~1.2:0.8~1.2。
在另一優選例中,所述的S1:S2:S3=1:1:1。
在另一優選例中,所述的頂吸孔的孔徑大小為0.5-2.0mm,較佳地為0.7-1.5mm,更佳地為0.8-1.2mm;和/或
所述頂-側吸孔的孔徑大小為0.5-2.0mm,較佳地為0.7-1.5mm,更佳地為0.8-1.2mm;和/或
所述側吸孔的孔徑大小為0.5-2.0mm,較佳地為0.7-1.5mm,更佳地為0.8-1.2mm。
在另一優選例中,所述的吸引管頂端部可拆卸式地連接于吸引管本體部。
在另一優選例中,所述的吸引管頂端部的遠端具有帶螺紋的固定部,所述螺紋與吸引管本體部近端內側的螺紋相匹配,從而通過所述固定部將吸引管頂端部可拆卸式地固定于吸引管本體部。
在另一優選例中,所述吸引管頂端部的長度為10~25mm,較佳地15-20mm;和/或
所述的吸引管本體部的長度為150~350mm,較佳地為200-300mm;和/或
所述的吸引管本體部的外徑為4~6mm;較佳地為4~5mm;
所述的吸引管本體部的內徑為3~5mm;較佳地為3~4mm。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陳志明,未經陳志明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074138.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軟弱地層地下連續墻淺層槽壁加固方法
 - 下一篇:自動制面包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