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泥鰍魚苗人工培育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310073344.0 | 申請日: | 2013-03-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109767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5-22 |
| 發明(設計)人: | 丁辰龍;孫驥;王信海;姜愛蘭;王宣朋;藺玉華;段樹華;姜楊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省農業科學院宿遷農科所 |
| 主分類號: | A01K61/00 | 分類號: | A01K61/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識律師事務所 32207 | 代理人: | 汪旭東 |
| 地址: | 223800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泥鰍 魚苗 人工 培育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淡水魚類苗種人工培育方法,特別是一種泥鰍魚苗人工培育方法。
背景技術
泥鰍(Misgurnus?anguilicaudatus)原為野生種,屬鯉形目、鰍科、泥鰍屬。因其味道鮮美,肉質細嫩,營養豐富,被譽為“水中人參”。目前,我國泥鰍養殖所需的苗種主要是以人工捕撈的野生苗為主,由于現代農業所使用的化肥、農藥及工業三廢等污染,導致泥鰍野生資源銳減,野生苗種資源已不能滿足規模化養殖的需要。
泥鰍人工繁育自上世紀80年代初已有報道,但是,苗種培育技術不過關。仔魚室內培育5d-7d,苗種成活率不到55%;水花苗(3-4d齡)直接投放池塘養殖,苗種成活率不到20%。泥鰍苗種成活率問題一直阻礙泥鰍產業的發展。
發明內容
針對當前泥鰍仔魚室內培育5d-7d,苗種成活率不到55%,泥鰍水花苗下塘成活率不足20%的生產現狀,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泥鰍魚苗人工培育方法,其目的在于:通過平面槽和圓槽對泥鰍苗強化培育,從而大幅度提高苗種室內培育成活率及下塘成活率,為泥鰍的規模化養殖提供了技術支撐。
本發明的技術解決方案:
一種泥鰍魚苗人工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1)產孵過程。
①親魚培育與挑選:產孵前30-40天,挑選3?齡親魚,并將雌雄魚分池強化培育。
②人工催產:將培育好的親魚于水溫24℃-26℃時?,以雌雄比例為1:1.3-1.5的比例從暫養池中挑選親魚使用催產劑對親魚進行人工催產。
③受精過程:將催產后的親魚放入室內水泥池中的產卵網箱,并以水泵循環流水增氧,刺激親魚產卵。
④受精卵孵化:將產出的受精卵經收集沖洗后,放入置于平面孵化槽內的孵化桶里孵化;同時,在另一平面孵化槽內懸吊孵化網片,當孵化桶內15%?魚苗出膜時,將孵化桶內魚胚倒在另一平面孵化槽內孵化網片上繼續孵化。
所述平面槽為長方體狀,長x寬?x高:2.5?mx0.45?mx0.3?m;
(2)7d齡仔魚培育。
仔魚孵化第3d,將孵化網片從平面孵化槽內撤出。
仔魚孵化第4d,對仔魚進行喂食蛋黃。
仔魚孵化第5d-7d,對仔魚進行喂食蝦粉。
所述喂食次數為:日投餌6次,投餌量占體重的5-8%。
所述平面孵化槽每天清污1次,換水1次;
(3)15d齡仔魚培育。
將7d齡仔魚按每個平面孵化槽養殖9-10萬尾比例從平面孵化槽內移入至圓槽內,并通過氣泵向圓槽內充氧。
仔魚孵化第8d-15d,對仔魚進行喂食蝦片,日投餌6次,投餌量占魚苗體重的5-8%。
圓槽每天清污1次,換水1次。
所述圓槽直徑為2?m、高為0.5?m,水深0.4?m。
所述圓槽內部設有增氧設施。
所述增氧設施為氣石。
所述7d齡仔魚培育完成后,放入魚塘前,在魚塘水體下方以每畝2-3排懸掛絲瓜瓤,?后將7d齡仔魚投放在絲瓜瓤周圍。
所述15d齡仔魚可直接投放魚塘,泥鰍養殖期間加強池塘管理,11月初干池結產,測定苗種成活率30%以上。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
泥鰍苗強化培育方式采用室內平面槽培育7d齡仔魚和圓槽培育15d齡仔魚,通過對水花苗強化培育,待鰍苗7d齡、15d齡后再放養池塘,大幅度提高了苗種室內培育成活率及仔魚下塘成活率。研究結果表明:7d齡仔魚室內成活率達87.8%,下塘后成活率達30%以上;15d齡仔魚室內成活率達92.6%,下塘后苗種成活率達到50%以上。
該技術科學合理,易于實施,實用性好,利用該技術可以大大提高泥鰍苗下塘成活率,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來對本發明做進一步闡述:
實施例一:
(1)產孵過程。
①親魚培育與挑選。產孵前30天,挑選3?齡親魚,并將雌雄魚分池強化培育,投喂蛋白含量33.5%的泥鰍配合飼料(淮安大江水產飼料有限公司生產),日投喂量為親魚體重的5%,雄魚要有明顯的婚姻色,體色鮮艷,體重20g以上。成熟雌魚要腹部飽滿、柔軟,生殖孔乳突大而突出,孔圓呈現紅暈,體重30g以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省農業科學院宿遷農科所,未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宿遷農科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073344.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鋁箔軋機支撐輥擦輥裝置
- 下一篇:噻二唑酰胺衍生物合成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