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磁耦合諧振式無線電能傳輸可控電感調諧裝置無效
| 申請號: | 201310066463.3 | 申請日: | 2013-03-0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178623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6-26 |
| 發明(設計)人: | 辛文輝;華燈鑫;宋躍輝;汪麗;侯逢勃 | 申請(專利權)人: | 西安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H02J17/00 | 分類號: | H02J17/00 |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專利事務所 61214 | 代理人: | 李娜 |
| 地址: | 710048***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耦合 諧振 無線 電能 傳輸 可控 電感 調諧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非接觸式電能傳輸領域,涉及一種磁耦合諧振式無線電能傳輸相控電容調諧裝置。
背景技術
磁耦合諧振式無線電能傳輸是非接觸式電能傳輸三種方法(電磁感應、磁耦合諧振、電磁波)中的一種。此種電能傳輸以交變電磁場為媒介,以發射電磁場電路、接收電磁場電路各自諧振,并且兩種電路諧振頻率相同以達到共振為條件,實現“米”級的、較高效率的電能傳輸。
圖1、圖2是磁耦合諧振式無線電能傳輸的兩種線圈模式。其中,圖1是兩線圈結構,圖2是四線圈結構。圖1中,發射線圈(電感:Lt)與諧振電容(電容:Ct)組成LC振蕩電路,該電路由逆變器產生的交變電源進行激勵,在發射線圈周圍產生交變電磁場;接收線圈(電感:Lr)與諧振電容(電容:Cr)也組成LC振蕩電路,在發射線圈產生的交變電磁場中獲得電能,獲取的電能被整流處理后,提供給負載使用。磁耦合諧振式無線電能傳輸中,電能發射端與電能接收端通過電磁場實現了非接觸的電能傳輸。四線圈結構的無線電能傳輸如圖2所示,其特征是在圖1中增加了兩個線圈。圖2中,與逆變器相連的線圈稱為激勵線圈(單匝數),與負載相連的線圈稱為負載線圈(單匝數),發射線圈與接收線圈均為多匝線圈。其中,激勵線圈與發射線圈之間距離近,屬于較密耦合;同樣,負載線圈與接收線圈耦合距離近,也屬于較密耦合。發射線圈和接收線圈之間距離較遠,屬于疏耦合。采用四線圈結構的無線電能傳輸,通過將發射線圈從電源分離出來、接收線圈從負載中分離出,來提高這兩個線圈電路的品質因數,從而在較遠距離仍能獲得較高傳輸效率。但是無論是兩線圈結構、還是四線圈結構,均要求所用的LC電路的固有頻率與激勵頻率及電磁場頻率相同,以形成“共振”,獲得較高傳輸效率。通常,無論是兩線圈結構、四線圈結構,產生電磁場的部分均稱為發射磁場電路,接收電磁場的部分稱為接收磁場電路。
發射磁場電路的固有頻率(由發射端的Lt、Ct決定)與輸入的激勵電源(逆變器輸出)的頻率相同——即發射電路諧振時,發射電路產生的交變電磁場最強;接收磁場電路的固有頻率(由接收端的Lr、Cr決定)與交變磁場頻率相同——即接收電路諧振時,接收電路可從交變電磁場獲得最大電能。當發射磁場電路不諧振(失諧)、或接收磁場電路不諧振(失諧),或兩個電路雖諧振,但兩者的諧振頻率不相同——即兩個電路“不共振”時,磁諧振耦合無線電能傳輸效率下降,傳輸功率變低。
發射磁場電路的固有頻率與輸入激勵的頻率不相同時,可通過兩種方法使其重新達到諧振狀態,一種是調節激勵頻率,使其和發射磁場電路的固有頻率相同;另外一種辦法是調整發射電路的L或C的值,使發射電路的固有頻率和激勵頻率相同。同樣,當接收電磁場電路的固有頻率與交變電磁場的變化頻率不相同時,也可通調節電磁場頻率,使其和接收電磁場電路的固有頻率相同;或調整電磁場接收電路L或C的值,使電磁場接收電路的固有頻率和交變電磁場頻率相同。
在某些情況下,要求電能傳輸的“共振”頻率保持不變,此時,只能通過調節電路的L或C的值,使因干擾而失諧的電路重新諧振。例如,在人體植入式診療裝置的無線供能中,植入體內的診療裝置的電能接收部分因工作環境穩定,不易失諧。而體外的電能發射線圈因外界因素干擾而易失諧。這種情況下,發射電路的激勵頻率又必須與能量接收電路的諧振頻率相同,此時只有調整發射電路的L或者C的值,使發射電路在原有激勵頻率下再次諧振。如果不調整發射電路的L或者C的值,而改變激勵頻率,使發射電路在新的頻率點諧振,這會使發射電路的諧振頻率與接收電路的諧振頻率不再相同-即?“不共振”,這會導致傳輸效率的急劇下降。
在另外一些情況下,需要按一定的要求同時調整發射、接收電路的諧振頻率,以提高電能傳輸的穩定性。這種情況下,因諧振頻率變化,需調整電路的L或者C的值,使其在新的頻率點諧振。例如,當無線電能傳輸的電能發射線圈、電能接收線圈之間的距離、姿態、耦合面積、負載發生變化時,為了維持電能傳輸的穩定,需要對共振頻率進行調整。比如,當兩線圈之間的距離變大時,需調高諧振頻率;而當兩者之間的距離變小時,需降低諧振頻率。在此種情況下,也只有調整發射電路、接收電路L或者C的值,使其跟隨新的頻率點再次諧振,才能維持高效率電能傳輸。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西安理工大學,未經西安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066463.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球體鼓形銷萬向聯軸器
- 下一篇:外圈帶擋邊軸向雙向定位偏溝道軸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