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治療牙痛的中藥沖劑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310064803.9 | 申請日: | 2013-02-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127364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6-05 |
| 發(fā)明(設計)人: | 李志剛;平靜;平凡 | 申請(專利權)人: | 山東省千佛山醫(yī)院 |
| 主分類號: | A61K36/8964 | 分類號: | A61K36/8964;A61K9/16;A61P1/02;A61K33/06 |
| 代理公司: | 濟南圣達知識產(chǎn)權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彭成 |
| 地址: | 250014 山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治療 牙痛 中藥 沖劑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治療牙痛的中藥沖劑。
背景技術
牙痛,是口腔科牙齒疾病最常見的癥狀之一,其表現(xiàn)為牙齦紅腫、遇冷熱刺激痛、面頰部腫脹等。牙痛大多由牙齦炎、牙周炎、蛀牙或折裂牙而導致牙髓(牙神經(jīng))感染所引起的。牙痛屬于牙齒毛病的外在反應,有可能是齲齒、牙髓或犬齒周圍的牙齦被感染,前臼齒出現(xiàn)裂痕也會引起牙痛,有時候僅是菜屑卡在牙縫而引起不適。另外,牙痛也可能是由鼻竇炎引發(fā)。
牙疼首先應考慮藥物治療。很多人常用甲硝唑、芬必得西藥等止疼,這類西藥治標不治本,而且長期使用有副作用,因此,采用中藥治療牙痛是最好的選擇之一。
中醫(yī)認為:風熱侵襲風火邪毒侵犯,傷及牙體及牙齦肉,邪聚不散,氣血滯留,氣穴不通,瘀阻脈絡而為病。并且,手、足陽明經(jīng)脈分別為下齒、上齒,大腸、胃腑積熱或風邪外襲經(jīng)絡,郁于陽明而化火,火邪循經(jīng)上炎而發(fā)牙痛。腎主骨,齒為骨之余,腎陰不足,虛火上炎亦可引起牙痛。亦有多食甘酸之物,口齒不潔,垢穢蝕齒而作痛者。因此,牙痛主因是氣穴的通暢與否,次之與手足陽明經(jīng)和腎經(jīng)有關。
發(fā)明內(nèi)容
針對上述現(xiàn)有技術,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治療牙痛的中藥沖劑。
本發(fā)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xiàn)的:
一種治療牙痛的中藥沖劑,是由以下原料藥制成的:黃連3~7g,升麻4~8g,玄參8~12g,丹皮8~12g,延胡索8~12g,白芷8~12g,連翹10~20g,生石膏10~20g,生地8~15g,知母8~15g,生甘草4~8g,酒大黃4~8g,三七粉2~5g,血竭1~3g,川牛膝8~15g。
優(yōu)選的,是由以下原料藥制成的:黃連5g,升麻6g,玄參10g,丹皮10g,延胡索10g,白芷10g,連翹15g,生石膏15g,生地15g,知母15g,生甘草6g,酒大黃6g,三七粉3g,血竭3g,川牛膝15g。
所述治療牙痛的中藥沖劑的制備方法為:取各味原料藥,加8~12倍量(重量倍數(shù))的水,煎煮兩次,每次煎煮0.5~1.5小時,煎煮后過濾;合并兩次的濾液,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10~1.15(60℃),得濃縮液,加入乙醇使含醇量達65%(質(zhì)量百分數(shù)),攪勻,靜置18~36小時,過濾并回收乙醇,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30~1.32(60℃)的稠膏,加入80g蔗糖(或者糖粉、糊精等常規(guī)輔料),混勻,制粒,干燥,即得。
治療時,飯后開水沖服,每次10g左右,兒童酌減,一日三次,一般一周內(nèi)即可治愈。
本發(fā)明的配方中,以黃連清心瀉火,清胃燥濕,使火降熱清。升麻既可清熱解毒,又可升散郁火,與大劑苦寒之品配伍則升散上行而不助熱,兼引經(jīng)之用。連翹清熱解毒,疏散風熱,善治瘡瘍作痛。生石膏、知母、生地、玄參清熱生津,涼血解毒,可氣血兩清,同時補充受損津液,使瀉熱而不傷陰。其中知母既清瀉肺胃,又滋腎降火,對伴有腎陰不足,陰虛火旺者尤宜。丹皮清熱涼血,入血散血,涼而不遏。當歸養(yǎng)血和血,即扶陰抑陽,又助消腫止痛。酒大黃釜底抽薪,清瀉瘀熱。延胡索、三七粉、血竭活血定痛,止血生肌。白芷疏風散邪,消腫止痛。川牛膝活血通經(jīng),引血下行,補益肝腎以固齒。使生甘草清熱解毒,調(diào)和諸藥。全方氣血兩清,邪正兼顧,升降并投,標本兼治,共奏清熱生津,涼血解毒,消腫止痛之效。
本發(fā)明的治療牙痛的中藥沖劑,主要用于治療各種口腔炎癥、齲齒等所致的牙痛,具有治療效果好、見效快、治愈后不易復發(fā)等優(yōu)點。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jié)合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的說明。
實施例1制備治療牙痛的中藥沖劑
配方為:黃連5g,升麻6g,玄參10g,丹皮10g,延胡索10g,白芷10g,連翹15g,生石膏15g,生地15g,知母15g,生甘草6g,酒大黃6g,三七粉3g,血竭3g,川牛膝15g。
制備方法為:取各味原料藥,加10倍量(重量倍數(shù))的水,煎煮兩次,每次煎煮1小時,煎煮后過濾;合并兩次的濾液,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10~1.15(60℃),得濃縮液,加入乙醇至乙醇含量為65%,攪勻,靜置24小時,過濾并回收乙醇,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30~1.32(60℃)的稠膏,加入80g蔗糖,混勻,制粒,干燥,即得。
治療時,飯后開水沖服,每次10g左右,兒童酌減,一日三次。
實施例2制備治療牙痛的中藥沖劑
配方為:黃連3g,升麻8g,玄參8g,丹皮12g,延胡索8g,白芷12g,連翹10g,生石膏20g,生地8g,知母15g,生甘草4g,酒大黃8g,三七粉2g,血竭3g,川牛膝8g。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山東省千佛山醫(yī)院,未經(jīng)山東省千佛山醫(yī)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064803.9/2.html,轉(zhuǎn)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