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提高炭/炭復合材料—鋰鋁硅陶瓷接頭連接性能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064735.6 | 申請日: | 2013-03-0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232256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8-07 |
| 發明(設計)人: | 付前剛;彭晗;李賀軍;李克智;盧錦花 | 申請(專利權)人: | 西北工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4B37/00 | 分類號: | C04B37/00 |
| 代理公司: | 西北工業大學專利中心 61204 | 代理人: | 王鮮凱 |
| 地址: | 710072 ***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提高 復合材料 鋰鋁硅 陶瓷 接頭 連接 性能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提高炭/炭復合材料—鋰鋁硅陶瓷接頭連接性能的方法,在炭/炭(C/C)復合材料與鋰鋁硅(LAS)陶瓷之間設計梯度連接層,以提高接頭連接性能的方法。
背景技術
LAS陶瓷由于具有獨特的高溫隱身性能,作為航空熱結構隱身構件使用具有極大的應用潛力,但由于其固有的脆性,在實際應用中極易斷裂。C/C復合材料具有高比強度,高溫力學性能優良等特點,是理想的高溫熱結構材料。若采用穩定可靠的連接技術,以碳化硅陶瓷–鎂鋁硅玻璃陶瓷(SiC–MAS)作為復合中間層,將C/C復合材料和LAS進行熱壓連接,進而得到C/C–LAS功能復合材料,既能充分利用LAS陶瓷的隱身功能性,又可發揮C/C復合材料優異的高溫承載能力,這種連接件有望在航空熱結構隱身構件中獲得應用。但是C/C復合材料和LAS陶瓷之間潤濕性差、熱膨脹系數不匹配等問題導致其連接強度較低。
在文獻1“The?preparation?and?mechanical?properties?of?carbon-carbon/lithium-aluminum--silicate?composite?joints.Ke-zhi?Li,Jie?Wang,Xiao-bin?Ren,He-jun?Li,Wei?Li,Zhao-qian?Li.Materials?and?Design,44(2013)346-353”文中通過SiC對C/C復合材料表面進行改性,以MAS作為連接層采用熱壓法制備C/C復合材料和LAS陶瓷接頭。SiC-MAS復合中間層的應用有效改善了C/C復合材料和LAS陶瓷的潤濕性問題。但是熱膨脹不匹配問題仍沒有得到有效解決。
文獻2“Joining?of?SiC?ceramic?to?Ni-based?superalloy?with?functionally?gradient?material?fillers?and?a?tungsten?intermediate?layer.Shujie?Li,Ying?Zhou,Huiping?Duan,Jianhui?Qiu,Yan?Zhang.Journal?of?Materials?Science,38(2003)4065–4070.”中用TiC-Ni釬料連接SiC陶瓷和Ni基高溫合金時,通過加入W薄片改善接頭中熱應力分布狀態,降低接近焊縫的陶瓷中的殘余熱應力,加入W中間層后接頭強度比未加時提高了25%。但是通過加入延展性良好的金屬中間層又會引入潤濕性差的問題,因此通過該方法緩解熱應力并不適合C/C復合材料和LAS陶瓷的連接。
發明內容
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為了避免現有技術的不足之處,本發明提出一種提高炭/炭復合材料—鋰鋁硅陶瓷接頭連接性能的方法,通過將連接層設計為梯度成分,緩解界面處熱應力,以實現接頭連接性能提高的方法。
技術方案
一種提高炭/炭復合材料—鋰鋁硅陶瓷接頭連接性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如下:
步驟1:稱取質量分數60~80%的Si,15~25%的C和5~15%的Al2O3粉料混合,置于聚四氟乙烯球磨罐中,混合后球磨2~4h并烘干,將制備的粉料裝入石墨坩堝;將C/C復合材料打磨拋光后清洗并烘干,包埋于粉料中,將石墨坩堝放入石墨為發熱體的熱壓真空反應爐中,以氬氣作為保護氣體,以5~10℃/min升溫速度將爐溫從室溫升至1800~2100℃,保溫1~3h;隨后關閉電源自然冷卻至室溫,得到帶有SiC過渡層的C/C復合材料;
步驟2:稱取質量百分比為10~20%的MgO粉,20~30%的Al2O3粉,45~55%的SiO2粉,1~5%的BaO粉,1~5%的B2O3粉,1~5%TiO2,的粉和1~5%的SbO3粉,混合球磨2~4h后,裝入氧化鋁坩堝中置于1550~1650℃氧化爐中保溫2~3h,取出后水淬,得到MAS玻璃塊,以去離子水為介質濕法球磨8~10h,烘干后過篩得到MAS粉料備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西北工業大學,未經西北工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064735.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